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也因此遭遇了车裂的命运。下列选项最能导致商鞅悲剧的是
A.实行什伍连坐,互相告发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根据军功授予爵位和田宅D.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2 . 近年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芈月对秦军大声疾呼:“你们有多少努力,就有多少回报!”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这种现象主要是受商鞅变法中哪种措施的影响
A.“废井田,开阡陌”B.什伍连坐C.奖励军功D.推行县制
3 . 商鞅认为:国家最理想的状态是让人民始终处于同样的贫穷线上,最好是家里没有一点多余的粮食———"家不积粟",以保持饥饿进取的精神面貌。为此商鞅主张
A.藏富于民B.强国贫民C.劫富济贫D.严刑酷法
4 . 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也有的因故卖身;有的为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不能说家乡的亚狄加语言,漂泊远方,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即使就在家乡,也在主人的怒气之下发抖,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

——人教版《历史》选修1

材料二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赵、魏、韩)地狭(少)人贫(穷),秦地广人寡,故草(荒野)不尽垦,地利(物产)不尽出。于是诱(引导)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梭伦改革的措施及其影响,并据此指出梭伦改革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中关于经济改革的措施并分析其目的和作用。
(3)上述材料反映的改革内容有何共同点?为什么两大改革都涉及这一共同点?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战国时秦地处边陲,俗近西戎,“父子无别,同室而居”,“慢于礼义”,勇于私斗,缺乏公利意识。为此商鞅颁布法令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还下令“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禁止民众私斗,使秦人“怯于私斗而勇于公战”。

数十年后,荀子游历秦国,感慨“入境,观其民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其畏有司而顺,古之风也”。而汉初贾谊则认为:“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

——摘编自张涛《移风易俗:商鞅变法的重要侧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和贾谊对商鞅变法态度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图《废井田,开阡陌》是当代画家张友仁的作品。他根据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史实创作,曾作为中学历史教材插图而广为人知。该作品
A.创作源于画家的生活实践B.能完整还原历史真实
C.是对历史的一种艺术表达D.体现写意传神的特点
2020-11-03更新 | 606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南京师大苏州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历史试题
8 . 商鞅在公元前356年颁布了一项法令,其规定家中有两个及以上成年男性的家庭,其赋税增加一倍。后来其又规定,父亲和成年儿子居住在一起也是犯罪。此外,商鞅还废除了长子继承权。商鞅的这些变法措施
A.推动了秦国小农经济的产生B.削弱了秦国旧贵族的经济基础
C.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D.旨在将夫妻家庭确立为基本单位
9 . 张荫麟《中国史纲》中有这样一段话:“直至孝公变法时,秦人还不脱戎狄之俗。例如他们还父兄子弟和姑媳妯娌同寝一室,这大约是沿着游牧时代以一个帐幕为一家的经济办法。”商鞅变法中消灭这一陋俗的举措是
A.废井田制并授田于百姓B.剥夺贵族特权
C.拆大家庭为个体小家庭D.实行什伍连坐
2020-10-14更新 | 107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历史(选修)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兄弟共同住在一间房子里,一家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必须分居另立户籍,否则加倍征收赋税。秦统一六国后,这一规定推行到全国。这一规定
A.瓦解了传统的宗法制度B.保障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C.削弱了国家对农民的控制D.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2020-10-09更新 | 477次组卷 | 28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智贤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