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余英时认为,“中国‘道’的人间性有一个特点,即强调人间秩序的安排。……(先秦诸子)最后都归结到治国、平天下之道上去”。下列关于百家争鸣各家之“道”,叙述正确的是(     
A.老子主张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B.墨子反对制度束缚,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C.韩非主张控制臣民、加强中央集权以增强国力D.孔子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尚贤”
2023-01-17更新 | 126次组卷 | 18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广为流行,其中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最为著名,这些学派的思想都(  )
A.要求结束分裂割据,建立统一国家
B.强调尊卑等级关系,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
C.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思想
D.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2022-10-20更新 | 178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古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有先秦思想家认为,“明主之治国也,众其守而重其罪,使民以法禁而不以廉止”。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A.君主无为而治B.强化血缘等级C.推行礼乐仁政D.实行严刑峻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战国末期的韩非子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和君主驾驭大臣的诸多权术,这代表了哪一家的理论(     
A.儒家B.道家C.法家D.阴阳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宣扬德治;孟子游说诸侯,推行仁政;墨子聚众讲学,抨击暴政;韩非著书立说,开创法家;孙武远涉吴国,大展治军之才。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
A.改善君王统治出谋划策B.铲除周制弊端加强集权
C.辅佐各国诸侯富国强兵D.顺应变革潮流厚古薄今
2022-06-23更新 | 322次组卷 | 47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农垦佳木斯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大变动,王官之学的退场,私学的兴起,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在治国的方略上,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被人民推翻。孟子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摘编自《论孔孟的儒家思想》

材料三   韩非子推崇法制,他认为,高度集中的王权是法律的来源,是君主权力的一部分,法律由王权统一颁布并由下属遵照执行。韩非子这种王在法上的法制实质上是披着法律外衣的人治,其政体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种政体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而在中央权力又高度集中于君主个人。他们提出的愚民政策只要求愚弄百姓,用重赏重刑来驱迫民众。在专制之下,皇帝享有绝对权力,不受制约,再加上宗法制度下的约束机制和道德的崩溃,秦朝在统一中国后迅速毁灭。

——摘编自朱韬《法制之殇——读韩非子有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孔子、孟子和韩非子的治国方略。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儒法两家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下列思想主张中最能适应这一时代变革需要的是
A.尚贤者,政之本也B.相生相胜
C.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8 . 先秦时期一思想家认为:国弱则民强,民强则国弱。主张君民对立,应对民加强统治。以下言论与该思想家同属一个思想流派的是
A.“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B.“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C.“爱人者,此为博焉;利人者,此为厚焉”D.“君臣之利异,故人臣莫忠”
2022-03-0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环际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春秋战国时期面临社会变革,不同阶级的不同学派提出了各自的政治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以下人物与学派和阶级对应均正确的是
A.孔子——儒家——地主阶级B.韩非——法家——地主阶级
C.荀子——道家——奴隶主阶级D.墨子——墨家——地主阶级
2022-02-26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九十五中学益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君无为,法无不为。法行而君不必忧,臣不代劳,民但而守法”。先秦时期的这一思想主张
A.符合战国时期各国富国强兵,政令统一的需要
B.适应了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需要
C.体现了道德礼仪教化民众,重视民生民意的要求
D.勾画出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愿望
2022-02-26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