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孔氏家语》记载:孔子任鲁国大司寇时提出“隳三都”的政治主张:“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古之制也。今三家,过制,请皆损之。乃使季氏宰仲由隳三都。”孔子“隳三都”旨在(     
A.贯彻家国一体的政治理念B.遵守天下共主的分封制度
C.维护等级森严的礼乐秩序D.缔造四方臣服的专制主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春秋战国时期创私学、兴教育最有成绩的是孔子,相传他“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下列思想中,与这一成绩的取得关系最密切的是(     
A.“道法自然”B.“相生相胜”C.“格物致知”D.“有教无类”
2023-09-09更新 | 543次组卷 | 16卷引用:福建省泉州中远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学考)
3 .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衍生出了吸收儒、墨、阴阳等学派思想的黄老之学;韩非子借鉴了儒家的三纲,吸收了道家的君人南面之术;《吕氏春秋》融合了各家之长,是杂家学派的代表作品。这些现象(     
A.说明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增强B.反映了分裂中孕育的统一趋势
C.表明社会各阶层间流动加速D.适应了统治者富国强兵的需要
2023-08-17更新 | 1620次组卷 | 35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抱朴子·诘鲍篇》:“囊古之世,无君无臣。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泛然不系(空泛而无束缚),恢尔自得,不竞不营,无紫(牵绊)无辱。”与材料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最接近的是(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国君爵位由高到低称为公、侯、伯、子、男。楚国先祖在西周初被封以“子男之田”。春秋时期,楚国国君自称为王,称霸中原,争当华夏盟主,孔子编撰《春秋》,仍坚持称楚王为“楚子”。孔子此举目的是(     
A.实录历史事实B.提升周王权威
C.维护等级秩序D.强调文化差异
2023-06-10更新 | 9550次组卷 | 64卷引用: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重视民生,办实事,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满意,真正使群众成为利益的主体。习近平表达的该治国理念传承了百家争鸣时期的(     
A.儒家“民本、和谐”思想B.道家“祸福相倚”思想
C.法家“中央集权”思想D.墨家“尚贤”思想
2023-03-30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孔子认为“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孟子提出“仁政于民”“得乎丘民而为天子”的主张。这反映儒家主张(     
A.以德治国B.礼法并用C.以民为本D.教化民众
8 . 老子主张恢复到“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社会状态;孔子认为“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墨子提出“昔者三代圣王禹汤文武,方为政乎天下之时”。三人的这些言论都(     
A.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B.否定传统社会秩序
C.说明复古已成为潮流D.具有强烈民本色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诸子百家,是先秦时期对各个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有一流派提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由此可知,该思想家主张(     
A.法治管理B.无为而治C.隆礼重法D.兼爱非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