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汉代有一案件:甲有子乙以乞丙,乙后长大,而丙所成育。甲因酒色谓乙曰:汝是吾子。乙怒,杖甲二十。甲以乙本是其子,不胜其忿,自告县官。董仲舒断之曰:甲生乙,不能长育以乞丙,於义已绝矣。虽杖甲,不应坐。材料主要反映出(     
A.儒生干政B.儒学巩固皇权
C.儒术独尊D.儒学影响司法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周前半期称为春秋,公元前475年以后即战国时期。东迁后的周王室仅能控制洛邑周围几百里的土地,诸侯定期纳贡的制度也已无法保证。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较西周发生了很大变化。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动,同样也表现在学术文化领域。各国君主出于政治需要,对各家学派基本上能采取较为公允的态度,由此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陆玉林曾探讨“先秦学术的主题”,其结论是“诸子学术实有共同之主题,即重建现实政治、社会、道德与思想的秩序”。陆玉林还分析其原因有二:一是外在客观原因,礼乐崩坏之际,秩序重建是当务之急;二是内在主观原因,知识阶层自觉承担历史使命。笔者认为,“儒道墨法”社会思想具有共同的出发点和价值目标,也可以说终极关怀,那就是重建有序社会,救民于乱世,不同的仅仅是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摘编自王兴周《重建社会秩序的先秦思想》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学术的共同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儒家、法家“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及对后世的影响。
3 . 汉武帝曾经告诫大臣们,“在位上,而不能进贤者;不举孝,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也,当免”。材料主要说明西汉
A.选官与任官的制度已经成熟B.加强了对文官队伍的监察
C.形成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官僚制度D.形成了官员考核的唯一标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天命观”是儒家哲学中最基本的哲学范畴之一,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认为“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同时,孔子重“人事”而轻“鬼事”,重“生”轻“死”,对鬼神和死持“避而不谈”的态度。孟子延承了孔子天命思想,他将天作为其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诚者,天之道也”。诚是它的本质属性,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本原,人的性善和仁义理智等都来自于天赋,由此延伸出的是其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主张修身行法,强化了人的主体性与自觉性。荀子继承孔子重道德、重人事、重天命的观念,更进一步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顺应天道为人类造福,君子之道不等于天道,一者曰统一的关键是克服情欲从而“人定胜天”。

——摘编自赵旸《先秦儒家的天命观》

材料二   汉初君臣从秦王朝的灭亡中吸取教训,奉行“黄老”的无为而治,实行较为宽松的统治政策,与民休息,稳定社会秩序,经过几十年的恢复,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达到了鼎盛时期,儒家学者董仲舒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以期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儒家学说代替黄老之学成为统治思想。这时的儒家学说并不是简单地重复先秦儒学的内容,而是在吸收先秦儒、道、墨、名、法、阴阳各家学说的基础上的再创造。作为一种官学,它不同于普通的学术流派,而是摆脱了学派的藩篱,兼容并包各种学说,为现实社会服务,具有“杂家”的色彩。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先秦儒家三位代表人物的天命观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的特点,并分析形成特点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表所示是部分史籍中关于汉代“博士”的记载。这说明汉代“博士”的设置
记载出处
博士“(董)仲舒通五经,能持论﹐善属文”《汉书·儒林传》
博士“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汉书·成帝纪》
博士“学通行修,博学多艺,晓古文、《尔雅》,能属文章者”《汉官六种》
A.是治国思想多元化的表现B.反映了儒学受到挑战的现实
C.是文学艺术大发展的因素D.适应了加强国家治理的大局
2022-01-27更新 | 853次组卷 | 22卷引用:安徽省怀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西汉文帝上位后,国家连续几年都在发生灾祸,粮食收成很差,很多百姓成为了流民,汉文帝想尽了办法,每年都会花费很多钱在治理灾祸上,但是仍然不管用,民间就逐渐有传言:是不是老天不承认这个皇帝,才降下灾祸。为了安抚百姓,汉文帝公布了“罪己诏”,把自己的错误写下来。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
A.批评时政成为儒生的追求B.天人观念影响政治生活
C.儒学成为限制君权的工具D.封建迷信思想走向僵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汉代《乐记》一书汇聚了先秦诸子言乐的思想,书中写道:“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这反映出,先秦时期“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A.维护君主专制统治B.迎合贵族娱乐需求
C.教化民众和谐社会D.传播诸子不同思想
2022-01-24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部分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汉初,大批名儒如叔孙通、陆贾、贾谊等纷纷著书立说,批判秦政,以秦亡汉兴的历史教训说服刘邦:“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秦任刑罚不变,卒灭赵氏,向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王,陛下安得而有之?”,并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过秦”思潮,这股思潮
A.汉初士人对黄老之术的全面抨击B.士人失去择主自由的挽歌
C.士人融入大一统政权的政治期待D.使儒学正式成为封建正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战国以来,学说门派各异的“士”在西汉逐渐归于儒学一统之下,且与宗族势力结合。至东汉,无论豪强地主,还是贫寒士人,皆以读经入仕为目的,又以政治特权来巩固家族势力。这反映出两汉时期
A.儒学正统地位巩固B.人才选拔制度开放
C.王朝统治基础扩大D.崇教尚学之风盛行
2022-01-08更新 | 178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高考联盟2022届高三1月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汉代教育体系建立B.儒家经典成为官方教科书
C.汉武帝独尊儒术D.汉代更加注重编修史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