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从汉初崇尚黄老之学,到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儒学独尊地位,这一变化反映了
A.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B.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
C.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D.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
2021-10-23更新 | 306次组卷 | 44卷引用:安徽省太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所示为两汉时期儒学名师或师从名家的儒者在公卿中所占的比例。表中变化说明
西汉前期西汉中期西汉后期东汉
2.7%15.7%32.3%30.3%
A.汉代重视对官吏的选拔B.中央行政机构不断完善
C.官员执政能力日益提升D.儒学社会地位逐步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图是汉墓出土画像石《农作·养老图》的拓片,画中一老者手持鸠杖坐于树下(东汉郑玄据《周礼》注解鸠杖是君王赐予之物),一人手提食盒准备侍奉老者。这反映汉代(  )
A.扶助老幼的社保体系完备B.休养生息政策开始实施
C.书画作品体现了文人意趣D.儒学教化引领社会风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西汉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汉昭帝刘弗陵驾崩,围绕着昌邑王刘贺的立废,朝廷上下搬出各种经典,如援引《诗经《论语尚书》等经典中的历史故事,借古喻今,鉴往知来。这则史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A.儒学思想影响扩大B.社会环境自由宽松
C.君主专制遭到破坏D.儒学教育基本普及
2021-10-12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北名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西汉武帝时除在中央设立太学外,还在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西汉地方教育系统的初步建立
A.使教育被儒学所垄断B.彻底改变了原有的选官制度
C.以教授四书五经为主D.推动了儒学在民间广泛传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儒家不是不强调法律,儒家强调的是习惯法,就是君主与士人共治的法律。”材料中“习惯法”的含义是
A.以宗法血缘为依据的贵贱有序B.以仁政为核心的政治理念
C.以君权神授为基础的理论体系D.以理学为主导的官方哲学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帝国的版图空前扩大,拥有84个郡和18个诸侯国……皇帝无与伦比的地位在很多制度和规范中得以体现……汉朝廷续了秦的很多做法。然而,汉朝之所以能够国祚长久,得益于它善于通过摸索或者以渐进的方式变通秦的举措,而且经常颇不情愿地采用一些新的控制手段。

——摘自(美)陆威仪《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

材料二   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于是建藏书之策。

——《汉书·艺文志》

材料三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据《汉书》《后汉书》等


(1)指出材料一中汉朝廷续秦朝的两项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儒学在秦朝的境遇,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前期为复兴儒学采取的措施,用一句话概括其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汉画中的孝子系列图频繁出现于不同载体与场所,而图中的人物和故事多不见于汉代史传;少数见于两汉史籍者,图像与文献往往并不吻合。它们很可能由民间口耳相传、增枝添叶而成。这一现象反映了
A.封建纲常受社会推崇B.“孝”成为选官标准
C.官吏对儒学关注欠缺D.儒学正统地位引质疑
2021-09-03更新 | 1306次组卷 | 16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历史试题
9 . 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提出的思想有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③“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④“存天理,灭人欲”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0 . 两汉时期,中国盛行神仙方术,当时来华的佛教学者便也风云星宿、图道运变,奠不钻习。魏晋时期,玄学兴起,佛教学者遂以佛理附会玄学。而佛教在民间的传播,则主要借助于宣唱形式。这说明
A.中国古代文化呈现多元性B.佛教思想冲击传统文化
C.佛教具有很强的调适性D.文化发展引领时代潮流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