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汉初基本沿袭秦制,但施政方针有了重大调整,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开支。这说明汉初(     
A.阶级结构出现了巨大变化B.统治者重视维护社会稳定
C.社会彻底摒弃了法家思想D.以儒家仁政思想治理国家
2 . 汉初,刘邦在宣布“轻田税”的同时提高了贸易税的税额。贤良文学之士普遍认可这一做法,他们强调:“治人之道……抑末利而开仁义,毋示以利,然后教化可兴,而风俗可移也”“国有沃野之饶而民不足于食者,工商盛而本业荒也”。由此可见,汉代重农抑商的终极追求在于(     
A.构建勤劳致富的风俗B.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C.打击土地兼并的潮流D.优化劳动力的配置
2024-04-29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汉书》载:高帝始置诸侯王,“掌治其国,有太傅辅王,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景帝时,“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曰相。”这一变化(     
A.异化了中枢权力机构B.削弱了诸侯国的权力
C.形成了内轻外重局面D.加剧了郡国间的矛盾
2024-04-11更新 | 451次组卷 | 11卷引用: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刘邦立汉以后重建封建制度,陆续分封诸侯王和列侯,然而汉代郡县与封国并行的“双轨体制”只施行于关东地区,在关西地区则采取全面郡县的一元统治体制。统治者旨在(       
A.吸取秦朝灭亡的经验教训B.贯彻因俗而治政策
C.构建中央优势的区域格局D.健全地方行政体系
2024-03-29更新 | 790次组卷 | 18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富源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从汉高祖到景帝,皇帝宗室被封为诸侯王的共四十六人,王子侯者二十七人,功臣侯者二百四十人,外戚侯者二十五人。汉初的分封(     
A.促进了汉初经济恢复B.抑制了豪强地主势力
C.维护了国家政权稳定D.埋下了地方割据隐患
2024-03-26更新 | 218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茂名滨海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6 . 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但施政方针有了诸多重大调整。下列各项,属于西汉初年施政方针“重大调整”的是(     
A.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C.颁布推恩令,削弱王侯势力D.设立中朝,牵制外朝
2024-01-29更新 | 169次组卷 | 66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7 . 近年来出土的汉简特别是张家山汉墓的简牍显示,汉初的法律基本上继承了秦的法律。但西汉不仅没有速亡,反而出现文景之治和汉武帝的强盛局面。据此判断(     
A.秦朝速亡与法律苛刻无关B.汉承秦律促进繁荣
C.儒家因焚书坑儒扭曲历史D.法治根本在于民生
8 . 下面两幅图分别为西汉文帝后期和景帝中元六年地方政区变化示意图。它反映出当时(     

A.政治中心发生东移B.王国威胁解除
C.中央行政体制调整D.政治局势趋稳
9 .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与民休息”——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学成为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C.张骞通西域——彻底解除了匈奴对中原的威胁
D.蔡伦改进造纸术——推动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2023-09-30更新 | 330次组卷 | 58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10 . 西汉时期,武帝以景帝第九子身份继位,昭帝是武帝的幼子,宣帝是昭帝的侄孙,哀帝、平帝都是元帝的庶孙;东汉时期,大多数皇帝不是嫡长子,安帝、质帝、桓帝、灵帝都出自诸侯。据此可知,两汉时期(     
A.政局不稳影响皇位更替B.嫡长子继承制遭到废止
C.各地王国力量日趋强大D.儒家思想的地位被削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