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刘邦立汉以后重建封建制度,陆续分封诸侯王和列侯,然而汉代郡县与封国并行的“双轨体制”只施行于关东地区,在关西地区则采取全面郡县的一元统治体制。统治者旨在(       
A.吸取秦朝灭亡的经验教训B.贯彻因俗而治政策
C.构建中央优势的区域格局D.健全地方行政体系
2024-03-29更新 | 790次组卷 | 18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是汉初藩封的历史变迁图。这一变迁(     

A.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B.揭示了土地兼并严重
C.反映了“推恩令”的成效D.表明了人口大量增加
2024-03-10更新 | 123次组卷 | 2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汉兴之初,汉高祖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汉武帝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的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
C.道家学说的理论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2024-01-05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据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汉初“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民间更是出现了“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门市”的俗语。这反映了(     
A.汉初商人经营产业多样化B.汉初抑制工商政策的松动
C.西汉重农抑商政策的消亡D.“工商食官”格局逐步确立
2023-12-1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测评月考卷(三)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是西汉初年实行的地方管理制度。这一体制(     

A.吸取前朝教训,否定了秦的郡县制度
B.吸取前朝教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一致,巩固了刘姓王朝的统治
D.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背离,容易造成地方割据势力
2023-10-20更新 | 129次组卷 | 23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与民休息”——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学成为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C.张骞通西域——彻底解除了匈奴对中原的威胁
D.蔡伦改进造纸术——推动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2023-09-30更新 | 330次组卷 | 58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汉兴之初,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年后强行罢黜了“黄老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调整
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2023-06-17更新 | 586次组卷 | 141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秦朝灭亡后,刘邦据秦之地、用秦之人、承秦之制,在秦国故土推行当地人更能接受的秦国风俗法律;对于东方六国故地,则设立同姓乃至异姓诸侯王,并允许东方王国从俗而治。这些措施旨在(     
A.因势利导化解紧张态势B.推行郡国并行之制
C.遵循旧制促进经济发展D.吸取秦朝速亡教训
2023-05-19更新 | 422次组卷 | 8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西汉同姓诸侯王国的“相(丞相、相国)”由朝廷任免。据如表可知,这一时期“相”职权的变化(        
高祖时期注重立强相以强藩,丞相大都由得力武将充任
文景时期相国执虎符以掌王国兵权
景帝、武帝时期相紧跟皇帝意志,在王国中实行朝廷之法
宣帝时期相以郡守职能管辖王国
A.郡国并行制走向废止B.诸侯势力逐步威胁皇权
C.政治共同体日益巩固D.军功集团持续把控政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