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汉初基本沿袭秦制,但施政方针有了重大调整,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开支。这说明汉初(     
A.阶级结构出现了巨大变化B.统治者重视维护社会稳定
C.社会彻底摒弃了法家思想D.以儒家仁政思想治理国家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四像砖、画像石是贵族官僚营建墓室的装饰品,西汉中期到东汉晚期是画像砖的繁荣期。画像砖、画像石分布的地区很广。从现已发掘的情况看,以黄河下游为中心,北到北京,南到云南,东到山东,西到四川雅安。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出土汉画像砖、画像石有数万之巨。画像砖、画像石画面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表现墓主身份和经历的车骑出行、属吏、谒见、幕府、尊贤敬老、讲学传经等;墓主庄园、手工作坊的劳动景况;墓主日常生活方面等;表现当时社会生活和民俗的场景,表现商业集市活动的情况。其它还有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祥瑞事物等。

汉代广泛使用铁制工具.创造并推广了“耦犁”,使粮食亩产成倍增长。可是在史籍上关于“耦犁”的记载只有“二牛三人”四字。陕西米脂东汉画像石“牛耕图”中,再现了这种二牛抬杠式的耕作方法,使今人对“耦犁”一目了然。

——摘编自《论汉代画像砖(石)文献的史料价值》等

材料二   汉代农耕画像石的生产呈现出地域化的特点,每个地区的农耕图像又具有模式化的生产特点,这种模式化主要体现在画像石农耕题材“母本”的相同,农耕图所依附的建筑构件载体相同。相比于鲁、苏两地,陕北出土的汉画像农耕图模式化特征最为明显。……汉画像农耕图无意于展现汉代农耕、纺织技术,更谈不上传播汉代农耕、纺织等生产技术,而是画像石生产者(主要代替孝子)通过一系列象征性、符号化的农耕、纺织图像,来满足逝者在彼世的衣食需求,从而达到所谓的孝道,并祈求子孙后代能够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摘编自解树明《汉代农耕画像石模式化生产与意义表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画像砖、画像石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汉代画像砖、画像石作为史料的价值。
3 . 如表为史书关于汉朝时期社会情况的部分记述。这反映了(     
出处记述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汉书·论贵粟疏》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汉书·贡禹传》臣禹……有田百三十亩,陛下过意征臣,臣卖田百亩,以供车马。
《汉书·张禹传》及富贵,多买田至四百项,皆泾渭溉灌,极膏腴上费。
A.封建土地私有制日益发展B.土地兼并影响国家的财政
C.封建小农经济持续衰退D.封建土地买卖趋向合法
2023-11-14更新 | 329次组卷 | 5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如图是西汉初年实行的地方管理制度。这一体制(     

A.吸取前朝教训,否定了秦的郡县制度
B.吸取前朝教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一致,巩固了刘姓王朝的统治
D.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背离,容易造成地方割据势力
2023-10-20更新 | 129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5-2016学年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高祖刘邦最初十分讨厌儒生,他有一句名言“为天下安用腐儒?”汉高祖九年(前198年),刘邦任命大儒叔孙通为太子太傅,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刘邦亲赴曲阜以大礼参拜孔子。这一变化(     
A.奠定尊崇儒术的基础B.反映了治国思想的变迁
C.意在巩固新生的政权D.说明汉初儒学影响较大
2023-10-0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等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9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汉文帝时期采纳贾谊“众建诸侯”的建议,分割王国;汉景帝采纳御史大夫晁错“削藩”的建议,引发了“七国之乱”;汉景帝平定叛乱后,继续推行“众建诸侯”策略,并且分封自己的儿子为王。这折射出(       
A.分封符合时代发展趋势B.汉初王国问题的严重性
C.汉承秦制原则遭到破坏D.儒家思想有利于大一统
7 . 汉初,贾谊认为只要不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与游食之民没有什么区别,都在助长“淫侈之俗”,是“大残”“大贼”;晁错认为一旦百姓离乡从商,就会像“鸟兽”样难以禁止,对统治者构成威胁。这些主张(       
A.汲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B.着眼于西汉经济的恢复
C.总结了七国之乱的教训D.得益于盐铁官营的经验
8 . 如表为西汉时期丞相出身简表。

出身

前期

中期

后期

功臣

10

3

0

功臣子

3

5

0

外戚宗室

0

3

1

掾史文吏

0

8

2

经学之士

0

1

10

这反映出西汉时期(       
A.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强B.丞相权力逐渐被削弱
C.外戚干政导致社会衰弱D.儒学政治影响力增强
2023-08-25更新 | 91次组卷 | 27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百姓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贴生活。这一政策旨在(       
A.促进商品流通B.改善民众生活
C.发展小农经济D.维护封建统治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朝以法家思想为指导夺得天下,想继续以法家思想治理天下却失败了。西汉初年的文景之治则崇尚黄老思想而休养生息,但用来打天下的法家思想并不适合长治久安,历史最终还是选择了儒家-不是通过战争和强力取胜来“选择”,而是通过对和平与道德的愿景来选择。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提出了两条建议:一是在政治上的“独尊儒术”;二是提出按德性和学问的标准建立常规和制度化的察举。这上述两点也就是“汉制”有别于“秦制”的基本特点。

——摘编自何怀宏《周文与汉制:传统中国的道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秦朝相比,汉代治国思想和制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治国思想和制度变化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