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司马迁编著《史记》时,以黄帝作为中国历史的开篇。此后,历代统治者均祭祀黄帝,即使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也要假托黄帝以明正朔。这些做法有助于
A.纪传体例的推广B.君主权威的神化
C.宗法观念的强化D.华夏文化的传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史记》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由此可见司马迁叙史
A.封建迷信极不可信B.观念深受儒学影响
C.风格与汉赋极其相似D.借鉴楚辞表达方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
A.修改了儒家学说中的君臣关系
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
C.弥补先秦儒学的重大理论缺陷
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其“发展”主要体现为
A.由“民本”发展为“君本”
B.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C.由承认现存统治秩序发展为批判暴政
D.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
5 . 《金乡县志》记录了明代地方官的一次祝酒词:“敦崇礼教,举行宴饮,凡我长幼,各相劝勉,为子尽孝,长幼有序,内睦宗族,外和乡党”。此中包含的中国传统观念不包括(       
A.宗法观念B.忠孝观念
C.遵守秩序观念D.崇信佛道观念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汉书·地理志下》:“汉兴以来,鲁、东海多至卿相。”自昭宣时期到西汉末年,历代丛相中,齐鲁、东海人多达11人、12人次,人数占52.38% 。这说明
A.儒学对政治生活影响深刻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C.贤臣政治取代功臣政治D.加强君权而分散相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汉书·夏侯胜传》中写道:“胜每讲授,常谓诸生曰:‘士病(害怕)不明经术(儒家经典),经术苟明,其取青紫(高官)如俯拾地芥耳。’”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儒家建立了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
B.儒学在政治上确立统治地位
C.儒家思想吸收各派学说形成新体系
D.儒家经典成为科举考试主要内容
2016-11-27更新 | 278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4-2015学年重庆巫山中学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儒家思想能够长期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从根本上是因为
A.它适应了加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B.它的德治和爱民思想深入人心
C.统治阶级的大力推崇D.它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精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西汉时,一大夫随汉武帝外出打猎。汉武帝猎得一头小鹿,交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引起大夫的恻隐之心,便放了小鹿。董伸舒断案时认为:大夫胸怀母爱之情,虽然有违君命,但也应减轻处罚。董仲舒的断案反映了西汉时期
A.已经废除了严刑峻法B.儒家伦理思想渗透到法律之中
C.开始推行判例审判制D.废除了原始社会同态复仇原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根据董仲舒建议兴太学,正式弟子五十名,又增设无定额的旁听生,由郡国选择“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的少年充当。正式弟子和旁听生均每年考试一次,合格的按等第任用。这表明当时
A.儒家思想发展成为官方哲学
B.官员选拔标准更侧重考试成绩
C.学校教育与用人选官相结合
D.打破了贵族子弟世代为官的局面
2016-11-07更新 | 213次组卷 | 19卷引用: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