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有学者认为汉武帝在文化上结束了"战国"的局面.形成了多元整合的统一文化。这主要是因为汉武帝
A.推行"书同文"B.焚书坑儒C.尊奉黄老之学D.尊崇儒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汉朝推行“以孝治天下”,对不赡养老人者,要在闹市执行死刑。对父母、祖父母等长辈不敬孝者也判重罪。子女杀戮父母、祖父母者,即使未遂,均判弃市(暴尸街头),殴伤长辈者同样也处弃市。上述史料中所述现象主要反映了汉代司法审判
A.强化君主专制B.渗透儒家伦理C.充满人文色彩D.维护民众利益
2020-11-17更新 | 617次组卷 | 21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线上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思想准确的理解是(     )
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020-11-17更新 | 307次组卷 | 96卷引用:2011届重庆市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部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汉代,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法家思想因秦末战争而断绝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法家思想被道家思想所取代D.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易中天中华史·汉代的帝国》中写道:“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都一样。”文中的“动机”主要指的是
A.统一思想,巩固中央集权制度B.唯我独尊,树立皇帝的权威
C.消灭异端学说D.繁荣学术文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汉武帝一方面选派董仲舒出任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让其致力于以德教化民众;另一方面又重用张汤,鼓励其以严刑酷法治理长安。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
A.法家思想的重新崛起B.君相之间矛盾尖锐
C.封国威胁专制皇权D.儒法思想并行发展
2020-10-24更新 | 124次组卷 | 34卷引用:重庆市铜梁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我国古代将“亲亲相隐”制度称为“亲亲得相首匿”、“同居相为隐”等,是法律规定中一种互相隐瞒和包庇的制度,告发的行为被其视为不孝不亲和伤情败法的行为,要对其进行惩罚的。这表明
A.儒家伦理超越法律规定
B.统治者重视宗法血缘关系
C.古代法律体系不健全
D.人伦关系影响法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魏律》规定,“殴兄姊加至五岁刑,以明教化也。”《晋律》规定,“父在,子不得分家析财;父老,子应弃官归家供养;父亡,官吏必须终三年之丧,若居丧期间违礼要受律法制裁。”这些规定反映出
A.以儒入法的历程完成B.司法体现出强烈的等级色彩
C.统治者崇尚严刑峻法D.法律中渗透了儒家伦理纲常
10 .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说:“自从儒家成为官方承认的学问,并可以作为晋身之阶以后,表面上看来是胜利了,但实际上却使它逐渐丧失了其独立的批评与自由,……”由此可见,作者认为儒学
A.推动封建教育的发展与繁荣B.吸收了道家、法家等各派的合理成分
C.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D.成为维护统治的工具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