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 道试题
1 . 先秦时代,儒家比较侧重强调“仁”和“礼”,汉代儒家比较侧重强调“孝”,并有“汉以孝治天下”之说。据此推断,发生如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儒学深受黄老之学的影响B.汉代借助伦理秩序巩固统治
C.汉武帝采取诸多尊儒措施D.察举制取代了军功授爵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学者指出,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儒法两家主张尖锐对立。秦统一后,尊崇法家,厉行法治,遭到儒家猛烈批评。但秦朝灭亡后,取代法家的却是道家。文景以后,道家又淡出政治舞台,儒家最终取而代之,成为正统统治学说。这表明秦汉时期统治者
A.对待各思想流派态度变幻莫测B.继续尊崇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
C.根据时代特征需要确定治国思想D.逐渐认识到了法家、道家思想的弊端
2020-12-21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面为汉代教育结构图。从图中可以获取的最有效的信息是
A.封建教育系统已大体形成B.儒学已经垄断了学校教育
C.汉代的教育普及程度较高D.太学可直接管理地方学校
2020-12-20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汉代统治者通过蒙学读物教化、灌输儒家礼制观念,逐渐渗透到包括衣、食、住、行、诞育、婚姻、养老、丧葬、信仰、节庆等社会各个层面,而这些儒家礼制观念又以自己的形式继承以往的意识、舆论和行为,年长月久,约定俗成,代代相传,习以为常。该材料主要强调了汉代儒学的
A.官方化B.制度化C.体系化D.世俗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中国古代,疆域超过前代往往是后代统治者“立国”的标准之一,自《汉书》开始的各正史基本上都有对王朝疆域的具体记述,且都将西汉“大一统"王朝的疆域作为阐述疆域时比照的对象。这主要是由于
A.西汉是中国古代疆域最广阔时期B.西汉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奠基阶段
C.“大一统”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D.完成统一大业是所有统治者的梦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春秋公羊传》相传为子夏的弟子公羊高所作,成书于汉初。书中大力彰扬孔子拥戴周天子“天下共主”的立场,不久之后,被汉代统治者定为官学经典。由此可见,当时汉代
A.统治者赞同实行分封制B.儒学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C.迫切需要大一统的思想D.孔子地位已被统治者神圣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学者根据《史记》《汉书》《后汉书》等文献记载整理的两汉时期自然灾害统计情况如下表,文献关于灾害的记载东汉时期明显多于西汉时期,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在于
A.史书的记载出现错误偏差B.受到社会主流思想影响
C.东汉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D.自然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2020-12-02更新 | 17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庆南开中学2021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从汉初崇尚黄老之学,到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对儒家思想的敬仰B.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
C.西汉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D.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汉武帝时期,官员审判案件时如果没有法律明文规定,可以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经义作为判案依据,史称“春秋决狱”。这说明
A.儒家经典收录大量法律条款B.汉代司法审判制度比较混乱
C.汉武帝推崇依法治国的理念D.以儒入法是重要的治国方略
2020-11-24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汉朝统治者提倡引经决狱,以儒家的思想原则来指导司法实施,甚至直接将儒家经义上升为法律。汉代盛行的引经决狱
A.是对先秦以来以法治国理念的根本否定B.是儒家独尊的封建正统地位确立的标志
C.使法律丧失调整社会矛盾的基本作用D.有利于发挥以法弘德的社会教化功能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