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学者根据《史记》《汉书》《后汉书》等文献记载整理的两汉时期自然灾害统计情况如下表,文献关于灾害的记载东汉时期明显多于西汉时期,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在于
西汉东汉
旱灾32年次59年次
地震21年次64年次
蝗螟灾18年次39年次
水涝灾26年次53年次
合计97年次215年次

A.史书的记载出现错误偏差B.受到社会主流思想影响
C.东汉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D.自然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2021-03-15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汉代太学的设立和发展对古代中国教育和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汉书·董仲舒传》记载,董仲舒希望汉武帝“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汉武帝后来接受了董仲舒的主张,其原因:一是“在高帝、惠帝、吕后、文帝期之约五十年间,汉初军功受益阶层完全支配着汉帝国之各级政权,为其间汉帝国政治之主导和支柱。随着时间之推移,汉初军功受益阶层开始衰退,其衰退,呈现一种自上而下的渐进方式。”二是他在位期间深刻体会到了儒学的实用价值,无论在治国理论、礼义制订,还是法律修改等方面,儒学都为汉王朝的举措披上了光彩的外衣。

——摘编自姜维公《汉代学制研究》

材料二   昭帝时举贤良文学,增博士弟子员满百人。宣帝末增倍之。元帝好儒,能通一经者皆复。数年,以用度不足,更为设员千人……成帝末,或言孔子布衣养徒三千人,今天子太学弟子少,于是增弟子员三千人。岁余,复如故。     

   一一《汉书·儒林传》


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西汉太学演变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021-02-0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家精神是儒家思想的集中表现,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古代文化注重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即人文),人与人关系的道德规范构成伦理,人与人关系的强制化构成政治,伦理政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纲领。儒学一开始便是一种佐军治国的体系,历代儒士都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已任,主张经世致用,务求实效,儒学这种作风影响到整个中国文化。儒家关心的是现实的人事,提倡以刚健有为的精神从事于人事,对天命鬼神采取一种“敬而远之”的理性态度。中国古代文化历史意识非常强,突出地表现为对古代圣贤的崇拜和对传统经典的迷信。

材料二   自汉武帝确立儒学在社会思想中的独尊地位以后,儒家思想一直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而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提倡。经过千百年的强化和浸透,儒家思想不仅为统治者、知识界和思想文化界普遍接受,且深入到下层百姓思想中。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李经纬、鄢良、朱建平《中国古代文化与医学》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文化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家精神能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基本精神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刘兰芝是建安年间庐江府吏焦仲卿的妻子。她受过较高的教养,出嫁到婆家,每天从鸡鸣开始织布,夜夜不得休息,只用三天就织出了五匹布。而婆婆却百般挑剔,认为不懂礼节,举止随便,并要焦仲卿休了她。焦仲卿了解了情况后,长跪乞求说,若是休了她,我决不再娶。焦母听后大怒。焦仲卿请兰芝暂时回娘家暂住,等他公事办完,再去接她回来。

刘兰芝把仲卿比作磐石,把自己比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回家不多日,便有媒人来为县令第三郎、府吏第五子说亲,兰芝都一一拒绝。兰芝哥哥听说后,对其说:有郎君不嫁,你还想去哪里?兰芝仰着头回答道:你说得不错。在家事夫婿,中途回兄门,由你安排吧,我哪能自己决定。夜深人静了,她下了最后的决心,提起衣裙,脱去丝鞋,投水自尽。焦仲卿知道后,也在树下自缢而死。

——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兰芝投水自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刘兰芝投水自尽的行为。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董仲舒以先秦儒家思想为基础,融合了法家、阴阳家、黄老等各家思想,发展了适应封建中央集权的新儒学思想体系。其提出“表章六经,罢黜百家”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当汉武帝意识到儒学经典及其核心价值观的政治意义之后,儒学成为统治思想,更强化了两汉历任皇帝“好儒尊经”的政学之风,并开始了儒学核心价值观构建的制度化之路。汉代博士制度、官学制度、选官及考核制度便奠定了儒学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独尊儒术”之后,汉代统治者修订了侧重道德的官吏考核和奖励制度,维护了君主专制的封建中央集权。

——摘编自杨汉民《汉代官制与儒学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材料二   在伏尔泰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信条,就是“博爱”,和“自由”与“平等”的信条息息相通。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魁奈被称为“欧洲孔夫子”。他认为中国专制君主政治开明,重视农业,实行科举制,重视文人等。事实上儒家文化很大程度上被他们不切实际地理想化了。此外,也并不是所有的启蒙思想家都像他们那样迷恋中国,比如孟德斯鸠和卢梭,就曾毫不客气地批判过中华文明带有专制、愚昧特征的某些方面。

——摘编自高毅《法国启蒙运动中的“中国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儒学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启蒙运动中的“中国热”兴起的原因。
2021-04-15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辽宁省实验中学东戴河分校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汉代民族国家形成过程申亟需象征性领袖的现实,使天”与君主”凸显了他们的绝对地住。知识阶层一方面在民族、国家成型过程中不得不凸星君主的象征作用,一方面又恐惧再度出现秦代君主专制权力无限扩张,凌驾于一切之上的局面。于是,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监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利更加无限的天”。这样,知识阶层就能够又一次代天立言,拥有一些与政治执衡、对君主制的权利。

——摘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根据材料概括汉代儒学的积极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021-03-29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的体育活动在中国古代体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当时,社会的各种力量、各种组织和各种活动都被置于中央政府的统治和管理之下,体育活动和体育组织当然也不例外。整个汉代没有游离于政府之外的大规模的体育组织,体育活动也多与健身和军事有关,规模较大的具有对抗性的体育组织和体育活动也是在军事训练方面。当时,边境部队经常举行秋射,不仅提高了将士的射艺,而且也推动了体育活动的发展。

材料二   汉代的体育活动根植于汉代的思想和意识形态之中。汉初,各家学术思想非常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促进了体育活动的发展。70多年后,"射、御、数"的体育教育被从"六艺"中剔除,竞争性和对抗性强的体育活动也逐渐变成了传习封建礼节、宣传封建道德的手段。东汉时期,更多的人追求"长生不死"和"肉体成仙",所以,这时的体育活动特别注意保健和强身功能。当时,讲求呼吸守意的习禅方法与养生健体相互结合,也为体育活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钱文军《汉代体育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与思想基础》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体育的特点,简要分析其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汉代思想领域的变化对体育发展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三》中指出:为官拿国家俸禄者不必经营农商,接受了大利就不应该谋取小利。为官者既取大利,又谋小利,老天都不能满足你,何况弱势之民!这是造成小民贫困不安的原因。董仲舒的这一言论
A.促进了西汉商业的繁荣B.为西汉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C.把批评矛头直接指向官营手工业D.有利于国家治理与社会安定
2021-03-16更新 | 195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这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辉煌时代。这个时代中国形成了自具特色的思想体系。这种思想体系出现的原因有几点:首先,秩序的变化使得过去天经地义、不言而喻的“知识”和“思想”不再拥有不言自明的权威性,重新建立思想与知识对于世界的有效解释,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其次,王室的衰微使过去独占的文化、思想与知识流入诸侯的领地,而诸侯国的长期稳定和富庶则逐渐生养了一批新的文化人,这些文化人在王朝格局中地位的上下移动,使他们的思想和知识处在变化之中;再次,“知识——思想”体系在不同职业的文化人中,有不同的侧重点,王官失守之后,文化人的分化则使“知识——思想"也在分化之中,并形成了不同的思想流派。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材料二   贾谊是汉初儒家的代表人物,但他的思想呈现出明显的“驳杂"性特点,既有法家渊源,道家痕迹,也包含阴阳家的成分。此外,墨家思想以及在战国大显其道的纵横家思想等,贾谊也都有所汲取。但毋庸置疑,贾谊学术思想的本质属性还是归于儒家,与儒家思想一脉相承。

——摘编自汪高鑫《汉初儒学思想的“驳杂”性特征——以陆贾、贾谊为中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形成自具特色思想体系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贾谊思想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仲舒教化思想的显著特点在于受教对象的广泛性,上至君王,下至普通民众。首先,君王在国家中居于首要地位,要通过学习儒家典籍,以身作则,成圣成善,在此基础上施行王道教化,从而教导万民成善。其次,各级官吏作为主要的施教者,上承君王,下启社会民众,通过教化与选官制度之间的渗透及相关制度性安排,提出以儒家政治伦理提升官吏道德水平。最后,对社会民众的教化,主张通过君王的示范、官吏的施政、地方学校的教化来实现,意义在于稳固社会统治,这就赋予教化以政治内涵,从而上升为一种治国策略。

——摘编自康清《董仲舒教化思想研究》

材料二   汉元成时期的儒生不但数量增长很快,而且社会地位也很高,三公之官几乎被儒生基断,不是出于儒生的“能吏”要研习儒生的学说,经学造诣不高者,会受到皇帝的轻视和鄙薄。汉元帝时期的丞相有于定国、韦玄成、匡衡,其中后面两位都是声名赫赫的儒生。

汉成帝时期丞相先后有匡衡、王商、张禹、薛宣、翟方进、孔光,除王商任职为外戚辅政以外,其余诸人皆为儒家学派中人,可见在成帝时期丞相一职也基本上被儒生控制。元帝以来,儒学更加被尊崇,儒生们主体意识高涨,积极参与政治。在他们的参政过程中,儒家政治文化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儒生常以儒教为依托,借古讽今,以经干政,他们构筑了一个新兴的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阶层。

——摘编自余全介《秦汉政治与儒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教化思想的目标,并指出其教化目标的途径。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尊儒局面出现的原因,并说明其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2021-02-04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