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6 道试题
1 . 【加试题】读史阅世,提升历史学科素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谈教育者,不可不知孔子。其收徒讲学,传承礼乐文化,倡“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影响至深且远。汉兴,选用儒学之士,设立太学,由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隋唐以降,实行科举,“社会孤寒之士,亦得平地拔起,厕身仕宦。”岁月如歌,回顾历朝选士之路,漫步于故宫保和殿,谁能想到这里曾是儒生向往的“天子堂”!

——据《中国政治史大纲》《历史·选修》整理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收徒讲学”与西汉“设立太学”办学性质的不同,概括孔子的教育目标。说明保和殿成为儒生向往的“天子堂”的原因。
2020-11-11更新 | 299次组卷 | 6卷引用:十年(2011-2020)高考真题历史分项-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2 . 中华传统文化渊源流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寝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

——班固《汉书·儒林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分别代表“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思想流派及代表人物,此外还有墨家和阴阳家代表人物和主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西汉儒学繁盛的原因以及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董仲舒著《春秋决事比》,首次提出春秋决狱的审判方式,即当某一案件的审判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时,法官可以援引儒家经典中的思想来审判。而且在审判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论心定罪”,也就是重点分析行为人的犯罪动机。

书中有案例如下:甲的父亲乙与丙斗殴,丙用刀刺乙,甲随即用木棍打丙,不幸误伤了自己的父亲乙。有关此案的审判,董仲舒认为,父子是天地间最亲密的,看到父亲在和别人斗殴,没有不着急的。甲本意是拿着棍子帮父亲打丙,是为了救父亲。甲的行为并不是法律规定的殴打父亲情节,因此不应受到处罚。

——摘编自宋伟哲《西汉硕儒董仲舒的法律智慧》

材料二1649年,克伦威尔等下议员之所以选择公开审判查理一世的程序,不仅仅是为了遵守普通法传统、防止未来的暴政,更是为了让全世界见证他们进行的是正义的事业。审判查理一世的庭审节录:

国王查理一世:“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这是古老的、合法的世袭权力,我绝不会违背这项托付的。我也不会对新的非法权威作出回应,这违背了上帝对我的托付:所以你要先告诉我你们的权力来源,否则我无可奉告。”

法官布拉德肖:“法庭现在以英国人民的名义要你答复,因为英国人民把你选为国王的。……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国王的即位宣誓就意味着契约的开始履行。当然,先生,这一约束是相互的,你是他们忠实的君主,他们是你忠实的国民”。

——摘编自杰弗里罗伯逊《弑君者:把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的人》


(1)根据材料一,指出判甲无罪的依据。
(2)根据材料二,指出查理一世和布拉德肖观念的不同之处。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这种观念差异的原因。
2020-10-21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汉代最初流传下来的《春秋》等经典文献,都是用古篆文写成的。古文经学依托先秦古文经典,强调文字训诂。为了研究与推广,一些经学家用通行的隶书来解读古文的经典,形成古文经学。他们从现实政治出发,常常附会经义。古文经学家视孔子为一史学家,六经都是前代的史料,孔子只是前代文化的保存者,“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六经的次第应当按史料产生的早晚排列。今文学家视孔子为教育家、政治家,六经只是孔子“托古改制”的工具。孔子所着重的不在于六经的文字事实,而在于经学的微言大义。六经的次第当然要按程度的浅深而排列。今文经学在西汉受到尊崇,东汉时被古文经学超越。

——摘编自周予同《中国经学史讲义》


请回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汉朝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的区别,分析西汉今文经学受到尊崇的原因。
2020-09-10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因此我们平心而论,董仲舒统一思想,尊崇儒术的呼吁,其功当多于过。

——李威熊《董仲舒与西汉学术》

材料三   秦以后的中国文化曾遭受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再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对文化的危害也最为长远。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以后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两位学者对董仲舒的评价有何不同?原因何在?你认为对历史人物活动的评价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2020-09-24更新 | 110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荆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西汉画像砖《养老图》(如图)反映了统治者救助下层民众的现象,其救助原因包括天现异象、针对特殊群体救济等。这反映了
A.无为而治的政策B.民本思想的影响
C.保障制度的成熟D.等级秩序的弱化
7 . 从古至今,中国教育制度和内容不断发生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西汉)由地方学即郡国学申送十八岁以上青年入太学,受业一年,经考试,以甲乙等分发。甲等得在宫廷充皇帝侍卫,乙等回归本乡作吏……凡属政府成员,皆须太学出身,或是由太学生服务地方政府为吏之双重资格为出身。此等人,皆经政府之教育与选择。每一成员,既通经术,亦称文学,又擅吏事,汉人谓之“通经致用”。

——钱穆《中国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

材料三: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

——《汉书·儒林传》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春秋、西汉时期教育发展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西汉太学教育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西汉儒学繁盛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政策带来了什么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学者根据《史记》《汉书》《后汉书》等文献记载整理的两汉时期自然灾害统计情况如下表,文献关于灾害的记载东汉时期明显多于西汉时期,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在于
A.史书的记载出现错误偏差B.受到社会主流思想影响
C.东汉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D.自然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2020-12-02更新 | 17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庆南开中学2021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文化的交流与传承】

材料一泉沟墓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是丝绸之路战略要冲,扼吐蕃通唐朝和中亚之门户。8 世纪时吐蕃统治青海地区。壁画墓盛行于汉文化区,但在青藏高原极为罕见, 泉沟墓是青藏高原首次发现吐蕃时期壁画墓。绘画技法具有浓郁的唐风,图像内容又兼具高原游牧民族特色。出土的鎏金王冠显示墓主人很可能与吐蕃当地王室有密切关系。


——摘自全涛等《青藏高原首次发现吐蕃时期壁画墓》


(1)依据材料一,概括泉沟墓反映出的 8 世纪时青海地区文化的特点,分析此特点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中国史上的“士”大致相当于今天所谓的“知识分子”。孔子最先揭示的“士志于道”,便已规定了“士”是基本价值的维护者。此主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汉时士的活动比较集中地表现在以儒教为中心的方面,有“欲以天下风教是非为己任”, 宋代儒家复兴,“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明清之际的“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我们都能感到这一精神的跃动。

———摘编自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2)依据材料二,仿照下文《春秋战国时期的“士”》,任选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说明“士”在思想传承和发展中的作用。
2020-07-14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博物馆收藏有青铜器“卫盉”,器内铭文记载:裘卫用玉璋与贵族矩伯换取了80朋(货币单位)的土地。这个换取手续征得了五个贵族的同意,并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完成。通过这样的途径,裘卫聚敛了大量财富。裘卫家族的第三代,随葬物品享用“五鼎八簋”。按西周礼制: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注:盉:hé,古代温酒的铜制器具。簋:guǐ,古代盛食物的器具。)


(1)文物承载着大量的信息,根据上述材料,填写下表:
信息内容信息分析(信息价值)
土地交换在监督下完成可用来说明西周中期土地可以合法交换,不同于井田制
土地与玉璋以朋为单位进行交换
可用来说明西周中期已经出现僭越礼制的现象
青铜器内的铭文可用于研究西周中期的文字
可用于研究西周中期人们的审美观念
青铜器的铸造工艺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秦代实行专制,与秦始皇“夷六国”“扫封建”而设郡县密切相关。“有郡县,然后土地人民直隶于中央政府,而专制之实乃克举。亦惟以如此广漠辽阔之土地,而悉为郡县以隶于中央政府,则非大行专制不能为功。中国自周末贵族政治澌灭,失去限制君权的阶级,致使专制政治不断得到加强。权臣于国有利有病,但对于君主则病多于利,故欲行完全专制政体之君主,无不摧灭之”。

——摘编自张昭军《“中国式专制”,抑或“中国式民主”》

材料三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道者,所舒适于治之路也,仁义礼乐皆其具也。故圣王已没,而子孙长久安宁数百岁,此皆礼乐教化之功也。……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

——董仲舒《天人三策》


(2)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认为中国古代实行君主专制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董仲舒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武帝时期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2020-06-2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