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中世纪一般的收获量最低是播种量的一倍半到二倍,通常是三至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过是六倍。关于我国,从云梦秦简的材料 看,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再据《氾胜之书》《齐民要术》记载,则已达几十倍至上百倍。

——宁可《关于汉代农业生产的几个数据》

材料二 中华农业社会由千百个彼此雷同,极端分散而又少有商品交换关系的村落和城镇组成。但是,对外抗御游牧人的侵袭,对内维持社会安定又是这个农业社会的全民性需要,这就有建立统一的权威巨大的帝国的必要。然而,农业型的自然经济决定了,不能指望以商品交换形成的纽带来维系国家的大一统,只能依靠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君主集权主义将国家大一统变成现实。

——编写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1)概括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现象。结合所学,以汉代为例,从耕作工具、技术的角度,简析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将“国家大一统变成现实”的主要政治制度,简述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的主要表现。
2020-01-10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统一检测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汉武帝从建元五年(前136年)到元光元年(前134年)五月的主要活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儒术取代黄老之学,成了国家的指导思想;在国立太学中只设儒家《易》《书》《诗》《礼》《春秋》五经博士,其他诸子传记统统罢黜;不断从太学中选拔博士弟子加入官僚集团。上述记载表明﹐汉武帝
A.推行独尊一统的文化政策B.传承先秦教育与用人体制
C.为封建专制提供理论依据D.导致了非儒学学派的消亡
3 . 灾害发生,皇帝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分析皇帝颁布“罪己诏”受哪一学说或主张的影响
A.“三纲五常”的学说B.“天人感应”的学说
C.“大一统”政治主张D.“君权神授”的学说
2020-01-01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第一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积极推行其政治主张,但却“累累如丧家之犬”,失望而归。

材料二   《汉书》记载:“汉兴,扫除烦苛……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累累如丧家之犬”的原因。
(2)从政策和治国思想角度分析材料二现象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分析其影响。
2020-10-20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记载:“公元前124年,建立了一种帝国大学,招收的学生是专为国家政府部门培养的。学校不断扩大,到公元前一世纪下半叶,学生总数达3000人,在汉代结束前,学生总数已达30000人。”对以上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帝国大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B.有教无类是学生数量增加的重要原因
C.帝国大学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儒家经典
D.帝国大学毕业生需经察举制方可为官
2020-10-13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后汉书·何敞传》记载,东汉章帝时的何敞,“及举冤狱,以《春秋》之义断之,是以郡中无怨声,百姓化其恩礼”。这表明(  )
A.儒学开始成为统治思想B.地方政府治理方法得当
C.基层司法审判较为公正D.儒学具有社会政治效应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后汉书》的仪礼志中记载,冬至日来临之前夜,京城百官都于夜漏未尽五刻时(约等于现在晨六时)穿黑衣服,迎气于“黑郊”行礼毕,改穿红色袍。这反映出
A.推崇承天理物、天人合一B.阴阳五行思想成为主流
C.先黑后红寓意“以汉代秦”D.社会风俗浸染迷信色彩
2019-11-1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孔子形象在历史典籍中有诸多介绍。《庄子·外物》记载孔子“修上而趋下,末偻而后耳”;汉代《春秋纬》颂:“孔子长十尺,大九围,坐如蹲龙,立如牵牛,就之如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史料记载没有纯粹客观公正可言
B.孔子形象与儒学地位演变相关
C.人物形象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模糊
D.历史人物的形象难以达成共识
9 . 据记载,汉宣帝“师受《诗》《论语》《孝经》”;成帝“壮好经书,博览古今”;光武帝“受《尚书》”;明帝“通《春秋》《尚书》”。这说明
A.儒家纲常提升了君主治国能力
B.儒学复兴维护国家政治统一
C.儒学对治国理政产生重要影响
D.儒家经典成为帝王治国依据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西周文献记载,周公辅佐成王,是人臣典范。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开始把周公与禹汤文武并论。汉代以后周公的圣人形象得到进一步充实。对此演变,合理的说法是
A.周公本人政治经历复杂多变
B.后人借助周公阐发自身主张
C.历史人物同期记载才更真实可信
D.新史料的发现弥补前代研究不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