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把鲜卑穆、楼、于等八姓与汉族崔、李、王等著姓划为同等,并将士族划定为膏粱、华腴、甲姓、乙姓、丙姓、丁姓诸等级,规定士族不得担任低级官职。这些举措意在(     
A.缓和士族与庶族之间矛盾B.推动各民族的交融
C.促进鲜卑贵族内部的团结D.巩固王朝政治统治
2024-03-27更新 | 332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三国时期,东吴政权将居住在南方地区的“山越”“蛮”“夷”纳入统治范围,一方面将他们编入军队作战、划归郡县作编户耕田种地,另一方面在他们居住的地区设置郡县。这一举措有利于(       
A.经济重心的南移B.民族之间的交融C.巩固国家的统一D.开展封建化改革
3 . 西魏—北周政权就实力而言原本是最弱的一方,但后来居上,逐渐强大。北周先灭北齐,取代北周的隋朝又完成了南北统一。致使这一变化的是(     
A.九品中正制为北周选拔出诸多优秀人才B.经济重心的南移使得江南经济发展迅速
C.统治者积极推动民族交融以强化凝聚力D.淝水之战致使前秦政局不稳而分崩离析
2024-03-18更新 | 14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上饶艺术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期初适应性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4 . 观察下图可知,当时(     
A.政治中心完成了南移B.社会政局的变动
C.南北交通的不断发展D.世族游历的风气
2024-03-15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轮复习验收考试(一模)历史试题
5 . 有学者指出,汉魏、魏晋政权的更迭,皆是以自上而下的禅让方式,而非自下而上的暴力手段完成新旧政权的更替,成为后世朝代更迭效仿的标准样式。这一历史现象说明当时(     
A.豪强世族力量的强大B.少数民族力量进入中原
C.皇权专制进一步加强D.自耕农经济的壮大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南朝时期,荆楚人民“寒食节”吃“麦粥”、“六月伏日,作汤饼”,湘州人民“亟乘轻船,载米粟及笼鸡鸭”支援陈军。此外,陈朝也曾明确要求“租田米粟、夏调绵绢丝布麦”。由这些现象可以推知南方(       
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B.稻麦轮作制度相当普及
C.农副业多种经营日盛D.农业生产呈区域化分工
7 . 南朝刘宋政权建立后,士族的兵权首先被剥夺,刘氏宗室督总诸军,士族仍然可以不受改朝换代的影响而继续保持官位不坠。从刘宋到萧梁,士族出身的官员比例从72%逐渐降至52.8%。这反映了南朝时期(       
A.门阀士族社会影响力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空间受限
C.政治和权力结构发生变异D.江南大族势力逐渐崛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北魏皇帝“赐名”,是利用拓跋鲜卑传统进行统治的一种做法。孝文帝统治时期,扩大了赐名的范围,增加了赐名的人数,尤其是将境内汉族大族作为主要赐名对象,并使这些大族获得赐名的人数远远超过拓跋鲜卑贵族。孝文帝这一做法有利于(     
A.强化祖源认同B.推动民族交融C.社会阶层流动D.抑制鲜卑贵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从东汉末起,我国气候有了逐渐变冷的趋势。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气温降低更加明显,西北地区草原面积大幅度减少。史料记载,曹操在铜雀台(今河北)种植的橘子只开花不结果。这一情况带来的直接结果是(     
A.人口内迁与南迁B.政权更迭频繁C.生态环境的恶化D.民族交流交融
2024-03-01更新 | 537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上饶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据考古资料显示,仅在广东的魏晋南北朝墓葬与窖藏中,发现的波斯银币就有三批、三十余枚。《南史·吴平侯景传》称“广州边海,旧饶,外国舶……岁十余至”。《南齐书·东南夷传》也称广州“商舶远届,委输南州,故交广富实”。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海外贸易占据主导B.江南经济得到开发
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