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1 . 北魏建立时,太祖拓跋珪令“有司定行次,正服色,群臣奏以国家继黄帝之后,宜为土德,故神兽如牛,牛土畜……服尚黄,牺牲用白。祀天之礼用周典”,这反映出当时北魏(     
A.在洛阳建立了政权B.华夏认同观念较强
C.实行中央集权制度D.深受西周礼制影响
2 . 嘉峪关魏晋墓中有大量反映农耕业和畜牧业题材的壁画。如图是6号墓《犁地》壁画,一人一牛一犁,画面中农夫一手攥着缰绳紧握犁把,一手举鞭,耕牛前曲后躬,力度感强烈,生活气息浓厚。对此现象解读准确的是(     
A.得益于南北民族交融的推动B.再现了西域民众生活安定的时代风貌
C.反映了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D.见证了精耕细作下自耕农经济的盛行
3 . 《三国志·吴书》中的列传所记载的60位大臣,约有一半是从中原南迁而来的,他们带着大量的宗族、佃客、宾客等依附民,如鲁肃南迁就带领了300多人:另据记载,213年,因扫小曹军肆虐而选择渡江南下的淮南人多达10万户。据此可推知,汉末三国的人口迁徙(     
A.加剧了社会动荡B.实现了政治中心的南移
C.助推了江南开发D.配合了游牧民族的内迁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祖逖(266321年),范阳道县(今河北浪水)人,史称他“梗概有大志”,留下了“闻鸡起舞”的佳话。西晋末年,洛阳被匈奴攻陷,祖逖遂率亲族乡党数百家南迁,“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奋之志,因而进说(司马睿)曰:‘大王诚能发威命将,使若逖等为之统主,则郡国豪杰凶因风向赴,沉溺之士欣於来苏,庶几国耻可雪,愿大王图之’。"司马睿乃任命祖逖为前锋都督出师北伐,但仅给千人给养和三千匹布。3138月,祖逖“将本流徙部曲百馀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由此拉开了艰苦卓绝的北伐序幕。祖逖北伐的过程分为四步:屯兵淮阴,制造兵器,招募和训练士兵;占据谯城,立稳脚跟;反复争夺,控制整个河南地区;练兵积谷,北渡黄河。史称祖逖“躬自俭约,劝督农桑,克己务施,不富资产,子弟耕耘,负担樵薪。”他善于招揽军民,长于御军抚民,故在严酷的战斗中实力越来越大,北伐因而取得了相当成效。321年,随着祖逖去世,轰轰烈烈的北伐事业从此中断。

——摘编自杨德炳《论祖逖与北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祖逖北伐取得成效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祖逖北伐产生的积极作用。
2023-04-08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辞》中的这段记载体现了这一时期兵制的特点是(     
A.军功与爵位相结合B.寓兵于农
C.统兵与调兵的分离D.职业士兵
2023-04-04更新 | 384次组卷 | 5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了弥补兵源地士兵的不足,统治者往往会征用少数民族民众当兵,到了魏晋时期,这种现象更加普遍。另外,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的首领随着自身的发展而内迁的事也是常有的,其目的是侵夺牧场和掠夺人口。自然灾害也会造成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晋武帝时,塞外匈奴居住地发洪水,两万多匈奴人在河西宜阳城一带落户。“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大量的出土文物也表明各族民众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亲如一家。这个时期中原的服饰受胡服的影响大,头上戴冠的旧习渐改为使用头巾,文人用以表示风流,军事将领则以为儒雅。周瑜“羽扇纶巾”流传千载,即为当时风习,南京西善桥出土的砖刻《竹林七贤图》就是明证。

——摘编自张德文、陈雪良《碰撞中的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杂居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杂居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北魏以法律的形式禁止士庶通婚。北魏文成帝拓战浚曾下令“皇族师傅百王公侯及士民之家,不得与百工使巧卑姓为婚,犯者加罪“,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也曾下令”皇族贵戚及士民之家,不得与非类婚偶“。这反映了(     
A.北魏的民族歧视B.士族的利益受到侵犯
C.中央集权的加强D.门阀政治的畸形发展
2023-03-18更新 | 397次组卷 | 6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兵团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西晋太康时(280~289年),江南各州户数在全国总户数中所占比重分别为:荆州15.62%,扬州12.25%,交州1.03%,广州1.72%,而荆州还包括江北十余郡,扬州还包括江北二个郡。这说明当时(     
A.江南地区得到普遍的开发B.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C.南方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D.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9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开始大量任用汉族士人,屯田垦荒。北魏先后灭掉北燕、北凉,使北方重归统一。拓跋焘死后二十多年中,北魏政权一度陷入混乱。北魏明堂(古代汉族帝王宣明教化之所)始建于太和改制期间,孝文帝曾在此会见群臣、祭祀祖先。太和十四年(490年),冯太后去世,孝文帝宣布奉行儒家孝礼,为祖母守孝三年。之后,孝文帝为孔子修建庙宇,并亲题文圣尼父。太和十八年(494年),北魏迁都洛阳。孝文帝一改早期鲜卑婚俗,带头和汉族高门通婚。拓跋皇室一律学汉语、说汉话。迁都后第二年,孝文帝率领群臣到鲁城(曲阜)祭拜孔子。他还颁布法令,把迁到洛阳的鲜卑人籍贯改为河南郡洛阳县,令其死后安葬洛阳。孝文帝还亲自在洛阳附近的邙山,为自己选了墓地。

——摘编自卜宪群等撰《中国通史:秦汉魏晋南北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移风易俗的背景和实施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魏孝文帝移风易俗对北魏的影响。
10 . 宋人叶适在评价北魏孝文帝迁都时说:“孝文迁洛,不止慕古人居中原,盖欲身在近地,经营江左耳。”他认为孝文帝迁都旨在(     
A.南征统一全国B.学习汉族文化
C.促进民族交融D.维持南北对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