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9 道试题
1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特征是(     
A.繁荣开放的社会风貌B.政权分裂与文化停滞
C.中外交流与经济发展D.民族交融与区域开发
2022-11-13更新 | 686次组卷 | 158卷引用: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对以下两幅魏晋壁画解读合理的是(  )

北方内迁少数民族耕耙图                                北方边境汉人放牧图
A.经济重心南移B.农业生产恢复
C.民族交融加强D.社会分工扩大
2022-11-10更新 | 742次组卷 | 41卷引用:新疆哈密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学者认为鲜卑汉化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对民族关系进行调整的过程中,促进了民族交融和南北统一,但也导致了北魏的分裂。由此可知孝文帝改革(     
A.不符合历史潮流B.作用具有双重性
C.加剧了南北对峙D.激化民族间矛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户增调三匹,谷三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均预调为二匹之赋,即兼商用。虽有一时之烦,终克永逸之益。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这是中国古代某次著名改革实行的一项规定这一规定指的是(     
A.俸禄制B.均田制C.三长制D.保甲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南朝梁武帝设立五经馆,各地寒门士子纷纷投馆就学。学成即有考试,“其有能通一经……策实之后,选可量加叙录……寒品后门,并随才试吏,勿有遗隔”。据此可知,此举(     
A.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B.结束了士族对权力的垄断
C.标志着科举制的产生D.使考试成为选官唯一方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孝文帝禁止穿鲜卑服,要求鲜卑人穿汉人衣服。后来又规定改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孝文帝放弃鲜卑族传统的游牧生活,推行均田制,采用汉族农耕经济。这反映孝文帝(     
A.推行汉化B.刚愎自用C.数典忘祖D.蕃汉分治
2022-10-17更新 | 194次组卷 | 25卷引用:新疆巴楚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在鲜卑贵族仿学江南名士的过程中,北魏孝文帝改革集团的核心成员崔光将鲜卑贵族元显和视作名士,并按江南盛行的玄学观念予以期许。对此解读最为合理的是,北魏时期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民族交融加强
C.孝文帝渴望统一D.玄学成为正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孟获,三国时期南中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首领,公元225年起兵反叛蜀汉,诸葛亮“七擒孟获”,采取攻心战策略,达到了孟获投降、南中平定、蛮族归心的结果。这一事件反映了蜀汉(     
A.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B.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
C.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D.采取了和平友善的民族政策
2022-10-13更新 | 200次组卷 | 5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01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纵观世界历史,古国文明源远者未必流长;中国文明源远而流长,成就辉煌,这是极为难得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统一帝国形成后,民族认同意识进一步增强。司马迁在《史记》中,以黄帝为华夏第一帝,将“五方”之民,将秦、楚、越,以及中国四边的匈奴族、南越族、东越族、西南夷等的祖先一同纳入华夏同祖共源的世系中去,成为古代中国人“同源同祖”的渊源,由此构建了由五帝三王起始的中国五千年的政治与民族、文明的历史。

——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材料二   孝文帝打破常规,先是不谋而迁,明为南伐,实为南迁,然后再派人营建洛阳。…穆泰初有劝立孝文帝之功,及至因不愿意迁都而伙同陆睿等人谋反,事败后全部被诛杀。为避免矛盾激化,孝文帝特准一时不习惯南方生活的旧臣夏天居平城,冬天居洛阳,时谓之“雁臣”。

——摘编自陈元湘《谈孝文帝促成改革成功的手段》

材料三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迁在民族认同方面的贡献及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为推动“民族融合”的举措并分析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唐太宗实行的民族政策的特点,谈谈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民族观念。
10 . 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B.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况
C.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D.促进隋唐时期统一局面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