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氏、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一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

材料二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与当地的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定居生活,他们不断向汉族人民学习…民族隔不断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级,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材料三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这种局部统一较之东汉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的状况前进了一步,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各国都重视发展生整顿政治,增强国力,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魏、蜀、昊三国还重视处理与少数族的关系,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交融。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北朝时期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有那些。
(2)根据材料二,概括魏晋时期的社会现象。
(3)根据材料三,评析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方式有那些。
2022-09-30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大军进兵滇池(今云南晋宁东),并分兵平定了四周的部族。自此,整个蜀汉南方的叛乱被成功平定。平叛之后,诸葛亮从长远利益考虑,采取“不留兵,不运粮”的政策,不仅任用当地土著为长官,还尊重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引导他们自治;同时,诸葛亮命令李恢在当地兴修水利设施,并修复了一条已经断了一百多年,南中地区通往成都的道路,使得交通往来大为方便;诸葛亮还从内地引来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如引进牛耕,以改变当地落后的刀耕火种的方法,提高了这一地区的农业生产力,从而吸引了许多原以狩猎为生的少数民族“渐去山林,徒居平地,建城邑,务农桑”,走向定居的农业社会。此外,诸葛亮还顺便在当地统一了货币。开发南中,也给蜀汉政府增加了大量收入,“军资所出,国以富饶”。诸葛亮的一系列政策,大大改善了原来南中地区落后的文化和生活,解除了蜀汉的后顾之忧,并从中得到物力和人力的支持,使他可以专心对付曹魏,开始了北伐曹魏的战争。

——摘编自马曜《诸葛亮安定南中和团结少数民族的历史功绩》


(1)根据材料,概括诸葛亮在南中推行的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诸葛亮的改革对蜀国的影响。
2021-11-04更新 | 127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北海市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所谓英雄,乃如刘劭所言:“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主儁谓刘表曰:“曹公,天下之雄也,必能兴霸道,继桓、文之功者也。”184年,黄巾大起义,各大军阀趁机打劫,个个窥机夺权篡位,董卓、袁绍等大军阀都想称帝,但曹操只做丞相,辅佐汉帝。曹操把屯田分军屯和民屯两种,都采用军事编制组织农耕,都为供应军粮而兴办。曹操强调:“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耶?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早在汉代末年,曹、孙、刘三大政治集团形成的时候,曹操已被斥为汉贼。周瑜谓:“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刘备在给汉献帝的奏章中称:“董卓首难,荡覆京畿,曹操阶祸,窃执天衡。”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孙、刘政治集团所极力攻击的。

——摘编李思达《曹操形象演变》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曹操在当时为人称道和攻击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对曹操作出评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根据材料,指出图一中由西、北边陲内迁的主要少数民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内迁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图二中北方割据政权的共同特征。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4世纪下半期至5世纪中期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
2021-09-29更新 | 18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齐齐哈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资治通鉴》卷140概括记述了北魏孝文帝改姓氏的措施: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于是始改拔拔氏为长孙氏,达奚氏为奚氏,乙旃(zhān)氏为叔孙氏,丘穆陵氏为穆氏,步六孤氏为陆氏,贺赖氏为贺氏,独孤氏为刘氏,贺楼氏为楼氏,勿忸于氏为于氏,尉(yù)迟氏为尉氏。其余所改,不可胜纪。

宋末元初人胡三省在注释《资治通鉴》时感慨说:呜呼!自隋以后,名称扬于时者,代北之子孙十居六七矣。氏族之辨,果何益哉!汉族在形成、发展过程中融汇了大量少数民族成分,北魏孝文帝改革只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阶段。


请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当代汉族姓氏与古代少数民族的关系。
2021-10-09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思之窗·思考点·问题探究】专辑-0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6 . 材料诸葛亮(181~234年),琅琊阳都人。诸葛亮七岁时父母均离世。当时,正处于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外戚宦官专权,群雄割据,战乱不已。诸葛亮的故乡也遭到了曹操军队的血洗屠杀。诸葛亮兄弟被迫离开家乡,在襄阳附近的隆中隐居下来,一边耕种,一边读书。他爱读兵法和《申子》《韩非子》等.著作,用心研究各种学派的观点和主张。诸葛亮经常和徐庶、庞统等有才华的年轻人交往,切磋学问,议论国事,并成为挚友。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又夺占荆州。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诸葛亮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终因积劳成疾,于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作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摘编自范志忠《诸葛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诸葛亮为蜀汉政权所作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诸葛亮成为“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的原因。
2021-09-1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曹魏推行的屯田制度,到魏末已逐渐遭到破坏。士族官僚支持下的西晋王朝建立后,民屯制度正式废除。之后,贵族官僚争相侵占官田,隐匿户口。原来的屯田客或投依豪门,或游食商贩,加上服役为兵者,有一半人不从事农业生产。西晋平吴以后,晋武帝开始推行占田制。规定,凡是立户丁男,每年交纳户调绢三匹,绵三斤;男子一人有权占土地70亩,女子30亩。一品官有权占田50顷,以下每品递减5顷。如果以占田之下农民的负担与屯田之下农民相比,显然有所减轻,特别是解除了屯田之下军事管制的强迫劳动。占田制对官僚士族占有土地、人口也有一定限制作用。《晋书食货志》中云:“是时天下无事,赋税均平,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这虽有夸大之处,但多少反映出占田制实行后,太康年间的繁荣景象。

——摘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晋实行占田制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晋实行占田制的影响。
2021-05-20更新 | 494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据《晋书·文帝纪》记载,当时“归附”的少数民族人口达“八百七十余万口”之多。西晋时,在全国设21个州,有20个州遍布着流动人口的足迹。见于记载的两晋流动人口约150万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8,占人口输出区总数的1/2左右。其中,由秦、雍地区流出人口,占原地人口总额的1/3;从并州迁到冀、豫等州的人口,占原地人口总额的2/3。史书中关于“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的记载很多。十六国以来,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原与汉族杂居,一遇变乱,同样成为流动人口。波澜壮阔的人口大流动,从短时态来看是加剧了社会动乱,但它也对社会的久远进步,开辟了道路。

——《乾坤众生》整理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原因,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对隋唐的影响。
2021-12-17更新 | 21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头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学者易中天在《中华史卷十二:南朝北朝》中指出“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南北朝的历史意义,我认为那就是:原来有的没了,什么没了?五胡。什么有了?南北。”这不能说明
A.从魏晋南北朝以来,中国就有了南方和北方的划分,一直延续到后世
B.南北朝对中华文化发展产生了影响
C.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融合导致民族之间的差异缩小
D.国家分裂严重阻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
2021-10-11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2021-2022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值列传》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二 北魏时期鲜卑族墓葬出土服饰形制演变

时期盛乐时期①
(258—398年)
平城时期
(398—494年)
洛阳时期
(494—534年)
北魏墓葬
出土服饰
形制代表
出土地址呼和浩特
鲜卑墓
大同深井墓河南偃师
染华墓
解释该时期服饰多头戴风帽,上衣下裤,窄袖袍衫,足蹬皮靴,典型鲜卑风格多数窄袖袍衫、垂裙黑帽;少数头戴小冠,褒衣博带(汉服特点);个别窄袖袍衫与褒衣博带并存该时期既有南朝官服元素,又糅合鲜卑服饰款式特征。汉族墓葬出现上衣下裤、长靴及膝现象

①鲜卑拓跋部于公元258年迁居到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后建立代政权,398年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中的两则材料,分析:我国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促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概括北魏时期服饰的发展趋势?从史料价值角度,分析北魏墓葬出土文物对研究该时期社会历史的意义。
2021-02-22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