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3 道试题
1 . 梁朝名将陈庆之曾说:“长江以北,尽是夷狄。”当时统治“夷狄”的民族是
A.匈奴
B.鲜卑
C.吐蕃
D.女真
19-20高一上·山东泰安·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北魏孝文帝时,对新都选择地点有二,一是洛阳,一是邺城。下表中是两地各地拥有的优势,由此可见,孝文帝最后定都洛阳主要是为了
地点优势
洛阳是汉族政治文化中心,汉、魏、西晋都曾建都于此,是所谓的“中夏正音”所在之地
邺城是中原最富庶的地区,集中了北方财富,是河北主要的粮食仓库和丝绢产地
A.大力发展社会经济
B.安定社会秩序
C.加速鲜卑族的封建化
D.打击鲜卑贵族
2019-10-25更新 | 524次组卷 | 14卷引用: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重难点突破)-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思维导图+重难点突破(中外历史纲要)
4 .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是北魏政治、经济发展以及鲜卑族进一步封建化的必然结果,对北方内迁各民族最重要的影响是
A.学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B.加速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
C.生产生活比较稳定
D.学会汉族的文字和风俗
2019-10-19更新 | 173次组卷 | 18卷引用:云南省腾冲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3月份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历史图片的解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下列图片突出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北方统一
B.民族融合
C.中外交流
D.文化昌盛
7 . 在中国古代,改名换姓非同小可,对皇帝来说尤其如此。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提倡学习汉族文化风俗,带头将自己的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这一举动
A.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B.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过程
C.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D.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8 . 我们现在坐的方凳、圆凳,吃的烧饼、蒸馍等都是我国古代民族交融的产物。极大地促进了北魏时期我国北方民族交融的是
A.张骞通西域
B.人口大量南迁
C.江南的开发
D.孝文帝改革
2019-10-10更新 | 683次组卷 | 30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发诸尝逋(bu)亡人(逃离原有户籍而出外游食之民)赘婿、贾人……以适遣戍”,在直抵阴山的地方置“四十四县”,又派遣蒙恬率兵三十万北逐戎狄。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火,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题昭君墓》

材料三: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授,探其精奥……。”

——《魏书·高祖纪》

材料四:(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箜篌、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竟为之。

——《后汉·书五行志》


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对民族关系处理方式上有何异同?
(2)材料三中的“五经”指什么?孝文帝在政治生活中是怎样推行“五经”之义的?
(3)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说明民族融合具有什么特点?对中华民族有何影响?
10 . 如下图所示,中国某地出土的陶俑,在服饰上呈现鲜明的变化,这种变化符合下列哪一改革的特征
A.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
C.唐蕃和亲
D.王安石变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