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 道试题
1 . “南渡的北人通常是按籍贯聚集若干家,节节迁移,形成一个又一个的流民群。南渡官僚也往往随带家族部曲,并且沿途收集流散,以扩大自己的部曲队伍。到刘宋时期,南迁人民到达长江流域的,总数至少有70万人”。下列项中,对这场迁徙运动的影响解读正确的是(     
A.引发印欧人的大规模迁徙
B.北方士族势力影响南朝政局
C.坞堡和庄园经济由此产生
D.中国经济重心南移进程完成
2 . 下表为出土于新疆吐鲁番、塔里木地区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商业文书情况。据此可知,当时这一地区(     

类别

数量

内容

人口买卖文书

13件

买婢券、买奴券、妇女和逃亡者等买卖文书

其他买卖文书

4件

买棺约、卖驼券、买布券、买毯券等

借贷文书

5件

贷糜文书、贷粮文书和举锦券等

租佃契约

3件

葡葡园、土地租赁

其他租赁文书

2件

房屋、蚕桑、马、牛等

雇佣文书

2件

雇人耕糜事、雇沙弥放羊文书等

记账文书

5件

出受麦账、货薄、便物历等


A.位于丝绸之路中心B.人口买卖最为多见
C.政府加强行政管理D.契约应用较为广泛
2023-05-1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钱塘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西汉时期,江南地区“地广人希,饭稻羹鱼,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无积聚而多贫。”到了陈朝时,这里已经“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人口的大量南迁       ②优越的自然条件       ③南北统一的实现       ④相对和平的环境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4 . 西晋前后,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据不完全统计,南下的流民约占当时南方人口的六分之一,大都分布于江淮地区或长江中下游沿岸。这一现象有利于(     
A.江南开发和民族交融B.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C.中原农业的恢复发展D.区域间长途贸易发展
5 . 宋、齐、梁、陈相继更替,历史上合称为“南朝”。当时由北向南的大规模人口流动还在继续,逐渐形成江浙、湘赣、巴蜀等先进的农业经济区。同时,丝织、冶铸、造船、造纸、漆器、制瓷、制盐等手工行业都比较发达。长江中下游出现了不少商业繁荣的大城市,海外贸易也有所发展。这体现了(     
A.民族交融与江南开发B.南方发展以统一北方
C.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D.南北对峙格局被打破
6 . 史学家黄仁宇把秦汉两朝称为华夏第一帝国,其观点是建立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多个维度的综合考虑之上的。下列关于这一时期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有(     
①奠定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                      ②北方人民南迁促进江南经济的蓬勃发展          
③均对北方匈奴势力采取过大规模军事行动                      ④西汉为发展农业生产技术出现《农政全书》
A.①②③B.①③C.②③④D.①④
2023-01-09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期高一上学期期末综合模拟历史试题
7 . 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B.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融
C.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D.加大了南北矛盾和经济差距
2022-12-27更新 | 288次组卷 | 55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杭州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魏晋时期,长江下游粮食产量提高,土地价格增长,经济繁荣的地区从过去寥若星辰的"点",扩展为遍地开花的“面”。出现上述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赋税制度变革B.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C.北方人民南迁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9 . 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纺织、陶瓷、造船等行业也有了明显的进步。这表明此时(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国家统一推动经济发展
C.江南生产工具先进D.南方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
10 .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材料反映了(     
A.北方政权逐渐壮大B.民族矛盾加剧尖锐
C.政权更迭频繁发生D.南方开发初见成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