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西晋末,晋元帝避乱渡江,当时大批缙绅、士大夫及庶民百姓随之南下,史称“衣冠南渡”。据中国历史学家葛剑雄的研究,到刘宋大明年间,在南方定居的北方移民及其后裔总数在二百万左右,“衣冠南渡”的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了江南经济发展B.促进了多元民族文化的形成
C.有利于华夏文化的传承D.导致长江南北长期分裂对峙
2022-02-23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魏书》中,崔玄伯、穆崇、李顺、裴叔业等人的传,于一卷之中,父子兄弟祖孙连续叙述,有时多达二十余人,“过为繁碎,与旧史体例不同耳”。作者对此的解释是:“往因中原丧乱,人士谱牒遗逸略尽,是以具书其枝派。”这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
A.中原战乱削弱了士族力量B.谱牒之学已逐渐走向衰落
C.门第观念影响了史书撰述D.史学研究发展到自觉阶段
2021-12-04更新 | 228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三)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386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建立北政权。魏初,礼俗纯朴,法律仍带有原始部落习惯法的性质。进入中原后,北魏统治者开始注意吸收汉族文化,以法律作为统治工具。398年,北魏首次制定较为系统的成文法,揭开了此后大规模立法活动之序幕。其后比较重要的如世祖太武帝拓跋焘神廘四年诏“司徒崔浩改定律令”;正平元年,“诏太子少傅游雅、中书待庐胡方回等改定律制”;高宗文成帝拓跋浚太安四年,“又增律七十九章,门房之诛十有三,大三十五,刑六十。总体而言,北抱前期的律法经历了一次部落法向成文法的过。但是随着北魏从游牧向定居、从部落向专制皇权的转化,改变其前期法律刑重网密、司法枉滥以及法典与现实脱节等司法特点的要求日益迫切。这样,以孝文帝太和改制为标志,北魏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项重大变革中,也同时包含了律法制度的巨大变革。

——摘编自曹大为等《中国大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前期律法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前期律法改革的历史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褶,北方游牧民族传统服装的一种,短身、细袖、左衽之袍。考古资料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褶,既有左衽也有右衽,还有对襟样式;袖子有短小窄瘦的,也有宽松肥大的;衣身有短小紧窄的,也有宽博的。这一服饰现象折射出当时
A.文人雅士不拘礼法B.儒学地位受到冲击
C.各地政权长期并立D.民族文化交流融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山海经》记载,炎帝为南方之神,蚩尤是九黎部落的酋长。盘古、伏羲的创世神话在许多少数民族都有传播。战国七雄的君主都自诩黄帝后裔。十六国时期,建立大夏国的匈奴人赫连勃勃自称大禹后裔。上述材料反映了
A.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B.汉族与少数民族均源自同一个祖先
C.各民族华夏认同感逐渐形成D.神话传说都被统治者用于巩固统治
2021-11-08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十六国”称谓源于北魏崔鸿所撰的《十六国春秋》,书中道:“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一卜六。”崔鸿所述的这一局面
A.形成与南方政权宋的对峙B.属于少数民族政权的更替
C.结束于北魏统一北方之时D.使得民族间隔阂逐渐消失
8 . 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颁布了系列改革法令,如禁穿胡服,改穿汉服;改鲜卑姓为汉姓,并亲自主持“定姓族”的工作;禁止鲜卑族同姓通婚,提倡鲜卑族与汉族通婚;宣布以汉语为正音,禁止人们说鲜卑语等。上述举措起到的积极作用是
①改变了鲜卑族旧有风俗习惯   ②缓解了民族矛盾巩固了统治
③加快了各族人民融合的进程   ④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9 . 下表内容源自出士的北魏墓志,对下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北魏墓志出现攀附华夏祖先现象B.北魏宗室家族皆兴起于河南洛阳
C.北魏丧葬制度保持少数民族特色D.墓志铭的内容空虚毫无史料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