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从西晋永嘉之乱、十六国到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社会经济在原有基础上迅速发展;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刺激了南方区域经济的发展;宋金对峙时期,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他们与南方人民共同促进南方的开发。由此可知,影响南方开发的因素是
A.北方地区战乱频繁B.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C.南方统治者的重视D.各族人民共同努力
2 . 北朝时,北齐士族王源将女儿嫁给富阳的大富豪满氏,但因为满氏是庶族,遭到了士族阶层的一致反对,御史中丞沈约更是带头上书,要求将王源革职查办。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A.婚姻自主意识增强B.监察体系日益完备
C.门阀制度等级森严D.社会风气不断改善
4 . 北魏孝文帝对鲜卑人与汉人的联姻极为重视,这除了有政治方面的考量,也因为孝文帝把联姻作为增进两个民族之间的了解、扩大相互交流的一种手段,使鲜卑族的文化取向逐渐与汉族相洽,渐至于文化共享。这段论述旨在说明,北魏孝文帝的联姻政策
A.展现了汉文化的包容性B.消除了"夷夏"不平等的观念
C.革除了北魏的落后风俗D.促进了黄河流域的民族交融
2021-12-25更新 | 41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北魏孝文帝亲率大军30万南下“伐齐”,适逢秋雨连绵之际,道路泥泞,历经近一个月大军才抵达洛阳城下。孝文帝表示如果大家都不想南征,索性将国都从平城迁徙到这里在场的大臣多不愿迁都,但更不愿意“南征”。利弊权衡之后迁都洛阳之事,就在孝文帝自编自导自演的话剧中顺利实现了。迁都洛阳,表明孝文帝改革
A.缓解了民族矛盾B.推动了国家统一
C.促进了社会繁荣D.顺应了历史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云冈石窟中雕凿于北魏孝文帝时期的窟龛,造像面容清秀、雕饰奇丽,服饰也体现出南朝士大夫“褒衣博带”的典型装扮。同样的“秀骨清像”,也出现在北魏迁都洛阳后雕凿的龙门石窟中。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
A.完成了鲜卑族的封建化B.改变了汉族的衣着服饰
C.推动了佛教传播D.促进了民族交融
7 . 封建社会时期,中原士大夫衡量某--王朝正统与否的标准在于文化和道德,在于大一统和儒家道统,而非种族、血统以及皇帝的族属与政体。为此,北魏孝文帝在改革中
A.迁都洛阳以摆脱传统势力束缚B.实行均田制以满足人民土地需求
C.学习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生活D.实行俸禄制以改变落后分配方式
8 . 元代马端临评价孝文帝改革“遂至矫枉过正,宗文鄙武,六镇兵卒,多摒弃之,有同奴隶,边任浸轻,裔夷内侮。魏之衰弱,实肇于此”。他的评价
A.立足于完整的史实支撑B.指出了北魏灭亡的真正原因
C.不符合科学的评价标准D.克服了历史评价的主观色彩
9 . 魏晋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商贾至者,多取富焉”,妇女也是从事商业活动的能手;昔日作为蛮荒之地的南海和交趾,也是“各一都会也”;“广州刺史但城门一过,便得三千万也”;《隋书》记载,东晋南朝时“人竞商贩,不为田业”。据此可知,魏晋时期
A.南方贪腐行为相当严重B.南方社会经济较为活跃
C.经济重心南移程度加深D.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十六国”称谓源于北魏崔鸿所撰的《十六国春秋》,书中道:“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一卜六。”崔鸿所述的这一局面
A.形成与南方政权宋的对峙B.属于少数民族政权的更替
C.结束于北魏统一北方之时D.使得民族间隔阂逐渐消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