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北魏道武帝立拓跋嗣为太子,赐其母刘贵人死,“立子杀母”的做法被奉为立国传承制度,“昔汉武帝将立其子而杀其母……汝当续统,故吾远同汉武,为长久之计”。这一制度的确立(     
A.延续了游牧民族的部落传统B.使儒家伦理道德被颠覆
C.体现了民族融合的发展趋势D.意在维护君主专制权力
2 . 西晋末年,宗室诸王争权夺位,战祸连年。匈奴、鲜卑、羯、氐、羌借机入主中原,各霸一方。受此影响(       
A.佛教开始在中国传播B.儒家思想统治地位丧失
C.江南经济明显的发展D.豪强地主势力形成壮大
2023-03-28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孝文帝按“宗有功、祖有德”的原则,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珪为太祖,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孝文帝的改革(     
A.增强了对汉民族的认同B.激化了民族矛盾
C.冲击了儒家的主流地位D.加强了中央集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并要求迁到洛阳的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死后不得归葬平城;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其中皇族拓跋氏改姓元;将新改姓的部分鲜卑贵族定为一等高门,并鼓励他们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孝文帝的这些措施(     
A.加强了对少数民族的管理B.瓦解了门阀势力
C.有效缓和了北魏社会矛盾D.促进了民族交融
5 . 据《晋书·慕容德载记》记载,慕容德在创立南燕政权之后,"建立学官,简公卿以下子弟及二品士门二百人为太学生。德大集诸生,亲临策试”。这一做法(     
A.有利于当时民族文化的融合B.推动了南燕统一北方
C.改变了先秦儒学的民族理论D.扩大了南北政治差距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面两幅图片分别是汉武帝时期和南北朝时期的农牧分界线图。这两幅图中农牧分界线的变化( )
A.反映出南北经济的不平衡B.受政治局势的影响
C.表明北方经济结构的优化D.说明中外交流加快
7 . 我国考古工作者迄今为止已在全国各地发掘出汉代冶铁遗址三十余处,有的规模宏大,面积有十余万平方米,江南地区却并未发现一处。据相关资料记载,直到西晋咸宁年间,南方的大部分地区依然是“人无牛犊”。这可用于佐证,在汉代至西晋时期(     
A.江南农耕经济较为落后B.重农抑商政策得到执行
C.国家分裂阻碍南北交往D.犁耕技术长期停滞不前
8 . 南北朝时重门阀,缙绅之家自成一特殊阶级,他们可占田地,封山护泽,荫庇佃客部曲,有免赋免役、门荫子弟仕进之特权。这一“特殊阶级”被称为(     
A.宦官B.地主C.外戚D.士族
9 . 跪坐习俗是儒家礼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箕坐和垂脚高坐皆被视为不恭敬的傲慢行为,在正式礼仪场合颇为忌讳。而魏晋时期,“胡床、胡坐”即垂脚坐胡床和佛教徒垂脚坐“小床”,在汉人生活中广为传播。魏晋时期习俗的这一变化表明(     
A.儒家思想失去了正统地位B.儒佛学说开始出现融合趋势
C.民族交融推动了习俗变迁D.胡化与汉化的过程交替进行
2022-09-07更新 | 999次组卷 | 27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东汉灭亡后出现三国鼎立局面,随后西晋虽统一全国,但不久又陷入分裂,此后的东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这一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特征是
A.民族交融与繁荣开放B.经济发展与文化停滞
C.民族融合与区域开发D.政权分裂与民族融合
2021-12-01更新 | 173次组卷 | 28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满洲里远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