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22-23高二上·全国·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表为古代中国不同时期对官员选拔与管理的规定。它反映了这三个时期(     
时期概况
西周以“六德”(即知、仁、圣、义、中、和)与“六行”(即孝、友、睦、姻、任、恤)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
秦朝秦律中规定了考课原则——“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
唐朝唐玄宗时制定的监察法规——《六察法》,六察中的第一察便是“察官人善恶”。
A.细化考察标准,凸显以德为先B.选拔官员唯德取人,任人唯贤
C.儒家伦理观始终居于支配地位D.重视官员道德品行,知刑懂法
2022-08-26更新 | 2240次组卷 | 24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有西方学者认为科举制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1   


材料2   隋朝起,行科举制,唐朝大行,一直延续到晚清。靠考试选官,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标准具体,方法公平,更多的人可以凭自己的本事经过考试去做官。做官的途径扩大了,这是一大进步……唐代科举考试合格,只是取得任官资格,中者还需经吏部试“身、言、书、判”,考核其做官能力,才能任命。此后,这样的做法淡化了。总之,科举考试是一种比察举和九品中正进步的制度。

——宁可《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道路》


(1)结合材料1及所学,概括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
(2)结合材料2和所学,指出科举制的进步之处。科举制度的发展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有学者指出,实行了300多年的两汉选官制度——察举制。从实际情况观察,察举制确实为汉朝选出了许多人才。但任人唯亲、唯财、唯势,权门势家把持察举的结果,令其流弊百出。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A.察举制埋下汉末分裂割据的隐患B.察举制对两汉政治具有双重影响
C.权门势家把持察举使其不能持久D.以官举士的方式不利于政治清明
2022-06-03更新 | 2670次组卷 | 31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建三江七星农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东晋葛洪《抱朴子·审举篇》记载,“灵、献之世,台阁失选用于上,州郡轻贡举于下,故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索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表明当时的选官制度(   
A.注重门第不利于寒门子弟入仕B.在事实上不能选拔出有用之才
C.重才轻德的选拔依据弊端渐显D.在执行过程中标准背离了初衷
2021-11-25更新 | 1263次组卷 | 38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
A.德才兼备B.家庭背景C.个人声望D.考试成绩
2021-10-23更新 | 291次组卷 | 59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东汉时,豪门大族不但经济实力强大,而且往往通过“举孝廉”等方式推荐亲属做官。这说明东汉时期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B.九品中正制度确立
C.豪强地主享有特权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2021-07-11更新 | 738次组卷 | 18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时,董仲舒建议,“臣愚以为使者诸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其中要求地方郡国每年推举二人。

材料二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或以货贿自通,或以计协登进。……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慢主惘时,实为乱源。

材料三   此种制度较广泛地向地方各阶层的地主们打开了通过考试入仕的途径。因而各地地主特别是过去的寒门,商人地主等……也取得了高官厚禄,参与政权。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历史上选拔人才的什么制度?在此前的奴隶制时代我国主要采用的选官制度是什么?
(2)材料二描述的又是哪种选官制度?它主要盛行于哪一历史时期?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它产生于什么时期?有什么影响?
2020-11-21更新 | 147次组卷 | 21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8 . 中国古代崇尚“德治”,孝道是政府与民间最推崇的。有史料记载,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这一史料反映的是
A.分封制B.算缗令C.察举制D.告缗令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被举荐为孝廉。这一材料反映的是(     
A.刺史制度B.科举制C.九品中正制D.察举制
2019-12-23更新 | 144次组卷 | 17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龙涤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邓氏自中兴后,累世宠贵,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将军以下十三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后汉书·邓寇列传》)这一现象与当时的选官制度有关。“当时的选官制度”是
A.军功爵制
B.世袭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