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23-24高一上·山东青岛·期中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东汉末年,曹操曾三下求贤令,明确提出“唯才是举”“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的用人思想,指出无论出身背景,凡有才能者均可被录用。这一做法(     
A.使官吏选拔走向制度化B.导致世家大族日渐没落
C.意在纠正察举制的弊端D.旨在恢复社会道德风气
2023-12-04更新 | 105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局属学校、青西、胶州等地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历史试题
2 . 官员的选拔——科举制
(1)背景:南北朝以来,_____地主势力上升。
(2)特点:分科考试选拔人才。
(3)内容:分为制举和_____。制举是皇帝自设科目考试选人;常举每年举行,明经和进士两科最受社会重视。考试合格,还需吏部选拔后方可正式任官。
2023-08-18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学习讲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举原来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才,打破贵族世袭的现象,以整顿吏制。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才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科举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主要在其考核的内容与考试形式。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变成只要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大部分读书人为应考,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束缚;无论是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只要他们能“一登龙门”,便自然能“身价十倍”。历年来莘莘学子,俯首甘为孺子牛,目的多亦不过希望能一举成名,光宗耀祖。可以说,科举是一种笼络、控制读书人的有效方法,以巩固其统治。清朝科举制终于消亡。从此可知,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制度须不断生长,又须在现实环境、现实要求下生长。

——选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概括作者对科举制的观点,并选择一个谈谈自己对科举制度的看法或建议。可以从制度设置的背景、用意、内容、演变和影响、启示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要求:自拟论题,论述有据,论述准确,表达清晰)
2022-10-31更新 | 285次组卷 | 14卷引用:山东省临沂第十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九品中正制
背景汉代察举制弊端逐渐显露;东汉末年社会动荡,____无法推行
概况选官方式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并按等级高低授予官职
选官标准选官标准从初创时期的家世、道德和才能并重,演变为西晋时期主要看重家世
实质维护____特权的工具
影响①积极:初行时期将评品人物之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②消极:后期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是门阀士族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2022-09-20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四单元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三国至隋唐的文化-2023届山东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科举制
背景①九品中正制不能适应政治和社会的需要;
②社会阶层分化,士族没落,庶族崛起
演变形成①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____的方式选拔官员;
②隋炀帝时,始建____,科举制度形成
完善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
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________
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影响①扩大了统治的基础;
②把读书、考试和做官联系起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③把选官权从世家大族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2022-09-20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四单元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三国至隋唐的文化-2023届山东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材料反映了(     
A.世官制的沿革B.科举制兴起的背景
C.察举制的弊端D.门第成为选才标准
2022-09-07更新 | 169次组卷 | 4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表是北魏时期部分官僚的任职情况。材料最能反映出当时( )
人物家世背景世资均值理论起家官品起家官实际起家官品
穆绍祖、父皆一品公爵一品五品太子舍人
(辅佐太子)
七品
杨元让祖一品公爵,父一品仪同三司二品五品太学博士
(供皇帝咨询)
六品
王偃祖、父皆二品侯爵三品五品奉朝请
(定时参加朝会)
六品

A.庶族兴起冲击了等级秩序B.九品中正制逐渐走向没落
C.士族制度阻碍了社会进步D.凭君臣之义易获晋升捷径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汉末年,察举权操于州、郡长官之手,往往有权贵请托的现象出现,早已失去其“乡举里选”的本意。再者,东汉社会颇重清议,品评人物的风气盛行,加上《人物志》等书籍的提倡,于是士大夫之间已有一种互相品题的习惯。……在吞并吴、蜀,统一了全国后,曹文帝面临和平时期的国家建设,需要大量人才,然而,由于长年的战乱使得“士人流徙,脱离乡土”,这种形势下,各级官府很难掌握人才的才学能力情况,致使很多人才被埋没。鉴于此,当时的吏部尚书陈群提出关于人才选拔制度的建议,即后来的“九品中正制”。

——摘自高园《试析我国古代荐举与科举选官制的利弊》

材料二   唐代开科取士,任何人士不论高门大族或寒门出身者,只要有真才实学,均有获选参政的机会。……唐代人才辈出,名相如狄仁杰、姚崇、宋璟、张九龄等,均由进士科出身。但行之既久,成了入仕的主要途径,于是士人争相埋头于追求功名,但求及第作官,不管实际政治才干,结果造成吏治日坏之患,流弊不少。甚至唐代中叶以后,由于应明经试的多为世族子弟,应进士试的多为寒门士子,两派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结成朋党,援引私已02相攻击,形成后期之“牛李党争”,出现宦途歧分。

——摘自高园《试析我国古代荐举与科举选官制的利弊》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九品中正制产生的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科举考试的利与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
A.德才兼备B.家庭背景C.个人声望D.考试成绩
2021-10-23更新 | 291次组卷 | 59卷引用:2016-2017学年山东省平阴县第一中学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10 . 唐代士人应举,可以“投牒自应”,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举人及第或黜落必须通过严格的考校才能决定。这表明唐代科举制
A.注重家庭出身背景B.阻碍社会阶层流动
C.促成儒学独尊局面D.具有公平竞争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