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曹丕采纳尚书令陈群的建议,颁行九品中正制,由中央委派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次授予相应官职。由此可推知,这一制度的颁行旨在(     
A.加强中央集权B.推动曹魏统一北方
C.保证官员廉洁D.提升寒门庶族地位
2023-03-06更新 | 189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绵竹中学2023届高三5月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唐代的科举考试中,进士科考经学、政事和文学,明经科考经学、史学、文学,明法科考法学,明书科考艺术,明算科考理学,此外还有临时设置的制科选拔特殊人才。据此可知,唐代的科举(     
A.促使门阀士族逐渐走向衰败B.具有明显的经世致用色彩
C.推动中国科举事业走向鼎盛D.凸显了进士科的主体地位
2023-02-28更新 | 201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表述与“科举制”相关的是(       
A.“龙生龙,凤生凤”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制”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有学者指出,汉朝察举制将选官用人与儒家思想相结合的意义在于,促使民众注重道德品质的自我修养提高、自觉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保持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国家与基层社会在政治层面和思想道德文化层面的成功对接。该学者意在强调察举制(     
A.保障了官僚队伍的素质B.推动了选官制度的成熟
C.增强了国家治理的效果D.展现了国家实力的强大
2023-02-14更新 | 350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北校区)2023届高三2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是先秦到隋唐的主要选官制度演变历程,据此判断,不属于先秦至隋唐时期选官制度演变趋势的是(     
时代制度名称主要内容
西周世官制依据血缘关系授予并传承官职与爵位
战国军功爵制按照军功大小授予相应官职
汉朝察举制先考察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的舆论
评价和为官能力
魏晋九品中正制各州郡中正官品评人才并推荐给中央
隋唐科举制以明经、进士等分科考试的办法取士
A.选拔标准以血缘为主变为以才学为主B.选拔制度着重维护平民利益
C.选拔方式由推荐到更公开公平的考试D.选官权力从地方收归到中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汉末名士的清议之风,评论时政、臧否人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乡间舆论和仕途进退。“取士不由于乡党,考行不本于阀阅;多助者为贤才,寡助者为不肖;序爵听无证之论,班禄采方国之谣”。据此可知汉末(     
A.清议之风改善了政治环境B.仕途进退取决于门第族望
C.舆论扩张引发了察举危机D.评论时政体现了民主色彩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唐高宗时,进士科地位慢慢超越了明经,进士科评选标准甚严格,考上人数只是明经科的十分之一。当时曾有一句说话:“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道出了进士科的难度。与此现象有关的制度是(     
A.刺史制度B.科举制C.九品中正制D.察举制
2023-01-1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唐朝时,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这说明唐朝(     
A.士族地位提高B.社会阶层固化
C.重视人才选拔D.六部分工明确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王徽之是魏晋时期“书圣”王羲之第五子,曾在车骑将军桓冲军中任职。一次桓冲问他,“你部门有多少匹马?”答曰:“我未曾过问,怎么知道呢?”他行事任性随意,后却官至黄门侍郎(门下省副长官)。这是由于当时推行(       
A.世卿世禄制B.九品中正制C.察举制D.科举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唐代科举考试中,进士科考经学、政事、文学,明经科考经学、史学、文学,明法科考法学,明书科考艺术,明算科考理学,还有临时设置的制科选拔特殊人才。由此可见,唐代科举考试(     
A.开始分科进行B.主要看重家世和道德
C.以明经科为主D.分类设科以网罗人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