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初诸侯国)大者地跨数郡,其总地盘超出汉朝廷直辖郡县。汉武帝用主父偃之策,于元朔二年(前127年)允许并鼓励诸侯王“推私恩”,将王国土地再行分封给子弟为列侯。此举没有像削藩那样招致反抗,效果异曲同工,“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此后,又颁行“左官律”“附益法”,规定王国官为“左官”以示歧视,又限士人与诸王“附益”交游。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开皇元年,杨坚按照少内史崔仲方的建议,废除北周的六官制度,确立三省六部制度。尚书、门下、内史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的事务庞杂,任务繁重,故又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这种几个宰相执政的制度,可以防止外威或个别大臣专权篡位,有利于巩固最高统治者的地位。开皇三年,兵部尚书杨尚希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已众,资费日多;吏卒增,租调岁减;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他建议“存要去闲,并小为大”,这样,“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良。”杨坚根据这一建议,把(北)齐、(北)周以来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武帝时中央集权面临的威胁及采取的对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隋唐政治制度变化与创新的表现及意义。
2024-04-03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唐朝时,对官员的考核标准为“四善”和“二十七最”,其中“四善”包括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四方面,“二十七最”则主要是对各类官吏才能方面的考察。据此可知,唐代官员考核制度(     
A.服务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B.受到程朱理学的深刻影响
C.直接关系到官员选拔任免D.确保了唐代官员德才兼备
2024-01-28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唐初的科举考试进士科以诗赋为主。但中唐以后,进士科几乎每次开科内容都以“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达于吏理可使从政”、“军谋宏达材任将帅”等为主题。这种变化体现了(     
A.政府放松了对科举的管理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剧
C.现实需要促进科举的改革D.科举考试程序日益完善
2024-01-1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政治制度随国家治理需要不断调整。下列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或政治现象,按出现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②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③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④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A.④②③①B.③①④②C.②①③④D.①③④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代河东薛元超,出身名门望族,却称:“吾不才,富贵过分,然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当时单纯靠门荫者逐渐减少,即使由荫入仕者,也常通过应试及第来改变身份。这反映了(     
A.科举制成为选官的主要途径B.科举制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C.世家大族社会影响逐渐下降D.科举制有利于寒门子弟入仕
2023-07-25更新 | 31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下表中民谣、诗歌体现的选官制度依次是(    

选官制度

民谣、诗歌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

A.①察举制②科举制③九品中正制B.①九品中正制②察举制③科举制
C.①察举制②九品中正制③科举制D.①九品中正制②科举制③察举制
2023-07-23更新 | 324次组卷 | 32卷引用:广西钦州市浦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乡愁的产生是以人对故乡的远离为前提。中国士人早期的乡愁表达更多是城市性的,即更多关注旧国旧都,以废墟化的城市作为情感原乡;隋唐后中国士人的乡愁逐渐以乡村为主导,通过对乡村的回望寄托情感世界。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市民阶层的壮大B.唐朝诗歌的兴盛
C.选官制度的变化D.社会经济的繁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唐德宗为培养近臣,于贞元二年正月特发诏书,以罹灾京畿诸县的名义,亲自从尚书省郎官、御史中拣择10员,外放为京畿诸县县令进行历练。其所亲选的外放地方官员均为士族出身。这反映了该时期(     
A.士族阶层垄断科举选官B.君主亲掌地方官员选拔
C.士族有较大政治影响力D.以家世门第为标准选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东汉和帝时废除察举制的旧规——州郡举荐一律为两人,改为“不满二十万口二岁举孝廉一人,二十万口岁举孝廉一人,四十万二人”等;顺帝时由三公府对郡国孝廉者进行分科考试。据此可知,东汉时期(     
A.选官方式相对客观B.阶层流动相对活跃
C.察举不实现象突出D.意图维护制度公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曹丕采纳尚书令陈群的建议,颁行九品中正制,由中央委派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次授予相应官职。由此可推知,这一制度的颁行旨在(     
A.加强中央集权B.推动曹魏统一北方
C.保证官员廉洁D.提升寒门庶族地位
2023-03-06更新 | 187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南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