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始建进士科”,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是试策,即以策取士(当时主要考时务策),通过一些有关国家政策的题目来考查考生对朝政问题的处理能力。由此可见,隋朝科举制(     
A.摒弃了传统的选官模式B.注重实用性人才的选拔
C.选官不再看重家世门第D.动摇了儒家的正统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南北朝以来寒族崛起,入仕从政的愿望十分强烈,然而仅就寒族来讲,他们无力发动选举制度的变革,要改变自己的地位,必须依恃君主的力量,而要想君主来发动选举制度的变革,其前提是这一变革必须符合君主自身的利益要求,所谓君主的利益,从根本上讲就是重建并不断强化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材料表明唐代发展科举制的主因是(     
A.世家大族垄断选举不利于皇权专制B.科举制满足了庶族子弟入仕的要求
C.科举制适应了君主专制集权的需求D.科举制推动了选官制度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西晋时,任职高官者须中正二品及以上,县令以三、四品充任。中正品第每三年调整一次,降品则贬官。为了区分资质优异获品者与单凭家世获品者,晋宋之际,大臣范泰提议将二品分为“门地二品”与“二品才堪”。据此推知,晋宋之际(       
A.选官制度发生改变B.门阀士族呈现没落迹象
C.儒生政治地位上升D.朝廷加强对官员的考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创立了一种新的选官制度,它由中央委任的官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该制度是(       
A.九品中正制B.察举制
C.世卿世禄制D.科举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代选拔人才,以荐举制取代世袭制,以察举、征辟诠选制度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时社会的需求。魏晋南北朝时期改为九品中正制,这一制度把选才权收归朝廷,把人才分为九等,选才标准规范、缜密,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由此可知,汉到魏晋时期人才选拔的趋势是(        
A.更趋向于公平公正B.更趋向于选拔权的归属
C.更趋向于重视血统D.更趋向于才学和能力
6 . 如表是唐代前期科举出身官员的身份来源统计表(单位:人)。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科目出身618-649年650-683年684-709年710-732年
进士士族3143432
寒族252119
明经士族471814
寒族1367
制科士族1391515
寒族2357
A.门阀观念不断强化B.寒门庶族势力上升
C.科举程序存在弊端D.官员选拔标准不公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选拔人才制度的形式而言,隋唐时期的科举制,与两汉察举制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如科举制的选官是经过推荐和考试的,而察举制的选官也是通过推荐和考试的,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它们之间却有着实质性的差异。“前代选举之权,操之郡县,士有可举之材,而郡县不之及,士固无如之何,今则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夫苟怀牒自列,州县即不得不试之;试之,即不得不于其中举出若干人。是就一人言之,怀才者不必获信,而合凡自列者而言之,则终必有若干人获举;而为州县所私而不能应试者,州县亦无从私之:是过选举者之徇私,而俾怀才者克自致也。此选法之一大变也。”这正指出了两者似是而非的本质所在。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设置进士科算起,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发布上谕停罢科举止,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整整延续了1300年。科举制的长期存在,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教育、政治、文学乃至社会风俗等各方面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科举制的作用一直是双重的:它曾促进了中国的强盛统一,也一度使得中国衰败落后;既有利于吏治的清明,也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朋党;既促进了文化的普及,也阻碍了学术的进步;既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又使学校沦为其附庸;既选拔了大量才智之士,也虚耗了无数学子的人生光阴……总的说来,在科举制实行的前期,其进步作用较明显,而后期消极作用较突出。及至清末,科举制还来不及完成向现代文官考试制度转变,便在历史的浪潮中消失了。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两汉察举制与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科举制的双重影响。
2023-07-06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列选官制度的标准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世官制(夏商周)→察举制(汉朝)→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一科举制(隋唐宋):(     
A.血缘→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B.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一门第声望
C.血缘→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D.血缘一门第声望→品行才学→考试成绩
2023-03-25更新 | 346次组卷 | 5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三十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9 . 魏晋南北朝时期采取的选官制度是(     
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挑拔制
2023-01-14更新 | 218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模块(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王徽之是魏晋时期“书圣”王羲之第五子,曾在车骑将军桓冲军中任职。一次桓冲问他,“你部门有多少匹马?”答曰:“我未曾过问,怎么知道呢?”他行事任性随意,后却官至黄门侍郎(门下省副长官)。这是由于当时推行(       
A.世卿世禄制B.九品中正制C.察举制D.科举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