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佛教强调罗汉、菩萨、佛这三个神灵层次构成依次提高的系统。但传入中国后,由于宗法社会的特殊性及人们传统的思维观念影响,导致观音由男变女,成了送子娘娘,整个佛教的神灵崇拜系统也因此而调整。这种变化反映了(       
A.佛教的本土化趋势B.佛教传入中国后背离基本教义
C.三教合一局面出现D.佛教在中国以女性信徒居多
2 . 唐朝时,西州(今吐鲁番)是诸国入唐的桥头堡,兴胡麋集之所。古城遗址出土了当时大量的汉字文书和相当数量的藏文、回鹘文、梵文、中古波斯语、叙利亚语等非汉字文献。这反映了唐代(     
A.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B.中原文化受到了推崇
C.陆上丝绸之路的繁盛D.外重内轻的局面形成
3 . 魏晋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鼓吹“以小求大,理终不得。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由此可见,魏晋玄学(     
A.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B.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
C.反映儒佛融合的趋势D.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
2023-11-28更新 | 167次组卷 | 22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南朝时期,“以济度众生为贵、独善其身为贱”的思想在佛教中逐渐兴起,僧人的修行实践也扩大至世俗之学,不仅广泛参与到诸如文笔、赞咏、歌舞等文学艺术活动中,还积极对传统典籍进行注疏,如:释慧琳注《孝经》、释僧智有著《论语略解》等。这一现象(     
A.利于佛教本土化的发展B.印证了儒释思想开始出现融合
C.表明中外之间交流频繁D.体现出民族融合趋势不断增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李白以仙人自诩,诗作往往飘飘欲仙,人称诗仙;杜甫的政治抱负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人称诗圣;王维的诗清冷幽邃,远离尘世,人称诗佛。这一文化现象表明当时(     
A.出现三教并行走向三教合一的趋势B.社会经济的繁荣
C.政治制度日益完善D.佛学诗词的兴盛
6 . 敦煌莫高窟壁画胡旋舞(下图),是来自西域游牧民族的一种舞蹈。隋唐时期在各式各样的家庭用具上,都出现了伊朗、印度以及突厥人的画像和装饰,风格多样,具有壮岡欢腾的盛世特色。材料表明了唐代
A.周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B.文化上兼容并包开放博大的精神
C.燕乐舞蹈开始呈现民间化趋势D.国内南北方文化从冲突到交往交融
7 . 624年,唐太宗平高昌、宴百寮,加奏《高昌乐》,始成宫廷十部乐,其中除燕乐、清乐两部外,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等八部都是外国传入的音乐。中亚国家石国、康国的胡旋舞、胡腾舞和拓枝舞也传入长安,为唐人所喜爱。上述现象体现出当时
A.三教合流趋势的形成B.国家军事实力的强大
C.自信开放的文化情怀D.民族融合高潮的出现
2021-08-06更新 | 620次组卷 | 14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试题
8 . 汤用彤在《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中说:“其后《般若》大行于世,而僧人立身行事又在与清谈者契和。夫《般若》理趣,同符《老》《庄》。而名僧风格,酷肖清流,宜佛教玄风,大振于华夏也。……名人释子共入一流。”这反映出当时
A.佛道思想融合趋势明显B.出现“三教合一”的现象
C.思想领域出现重大转型D.佛教本土化现象更明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玄学是流行于魏晋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潮,西晋时,一些佛教名僧为了借助玄学推行佛法,不仅以“空无”宗旨与玄学的“虚无”相呼应,而且模仿玄谈家的语言和情趣,主动与名士交游。这一现象说明
A.三教融合的趋势开始出现
B.佛教文化日益中国化
C.佛教对传统文化构成冲击
D.佛教为当时主要宗教
2018-11-15更新 | 647次组卷 | 20卷引用: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孝宗皇帝写《原道论》,提倡“以佛修心,以老治身,以儒治世”。这一论断意在说明儒、释、道三教
A.难以和谐共存
B.社会功能相同
C.具有互补关系
D.出现合流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