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有学者对《中国历代名人词典》统计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名多取用佛、法、僧、宝、玄、道、之等字,唐代人名多取用文、德、武、儒、雅、士、颜、渊等字。这一变化反映出,魏晋至唐代
A.佛道已成为社会主流思潮B.三教合一的趋势在加强
C.中外文化交流的趋势加快D.儒学出现了复兴的趋势
2021-08-04更新 | 223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外国语实验学校高中部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历史试题
2 . 唐代名僧宗密认为,“释教以孝为本”,“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而且还声称“始于混沌,塞乎天地,通人神,贯贵贱,儒释皆宗之,其唯孝道矣。”这可用以说明唐代(     
A.佛教中国化的趋势B.道教最受尊崇C.道教影响儒释思想D.佛教势力衰微
2024-02-28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返校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北魏时期的云冈石窟内留下了许多祈愿文字,如“愿以此福,上为皇帝陛下、太皇太后、皇子,德合乾坤,威蹦转轮,神被四天,国祚永康”“子孙兴茂,绍隆家嗣”等。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B.佛教冲击了儒学权威
C.胡汉民族的交融加深D.文化呈现出融合趋势
4 . 魏晋南北朝时期,《孝经》《论语》等课程下移为普通乡村教材。南朝人顾欢在乡中学校外旁听的是《孝经》《诗经》《论语》;北魏后期的刘兰在家乡随师所学的也是《春秋》《诗经》《周礼》。魏晋南北朝时这一现象说明(     
A.儒学基础得到拓展B.儒学已克服佛道带来的挑战
C.文化专制空前强化D.儒学理念出现世俗化的趋势
2023-01-16更新 | 417次组卷 | 7卷引用:黄金卷02-【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高考历史模拟卷(浙江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之”字是天师道徒的标志,东晋世家大族琅琊王氏“世奉五斗米道”,故祖孙父子三代名字中都有“之”字。除此之外,带有宗教性质的“道”“僧”“菩萨”等,也逐渐成为起名的热字。这一现象(     
A.受到世家大族示范的影响B.证明道教的社会基础广泛
C.反映出正统观念受到冲击D.体现佛教后来居上的趋势
6 . 魏晋时期,佛教人士被斥责剃发出家,抛妻弃子,枉顾伦孝。佛教辩解僧尼出家并非背弃伦常孝悌,而是践行更伟大的道义,取得更卓越的成就来为家族争光。这反映了当时
A.儒家传统观念遭到颠覆B.儒学汲取佛学自我革新
C.佛教积极融入本土文化D.三教合流趋势愈发明显
7 . “到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儒家服饰制度逐渐在佛教造像服饰中有所体现,佛的发髻与衣纹的造型已与中国的审美趣味完美结合,服饰衣着已摆脱外来形式,而改着褒衣博带式大衣,衣纹繁复飘逸。”这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
A.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B.唐朝文化的包容与开放
C.佛教已经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D.佛教在中国的本土化趋势
8 .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僧侣们把印度语中的“达摩”翻译成“道”,把印度语中的“涅槃”翻译成“无为”。在鼓励禁欲生活方式的同时,他们宣扬说有一子在寺院出家,其家族十代人都会得到解救。这表明佛教
A.成为主流意识形态B.崇尚“清谈”的社会风气
C.呈现出本土化趋势D.追求三教并行的目标
9 . 晋唐草书是中国草书史上的两座高峰。晋人王羲之创“今草”,运笔顺势疾行,有时一笔连写两三个字,一方面是突破了汉代“章草”的单字造型,形成“字群结构”,但另一方面,字画方圆变易,仍不逸出常轨,因此既遒美多姿,又易于辨识摹学,如其《初月帖》;唐人草书,首推“张颠”,传言张旭喜欢借助酒力在友人面前当众表演草书,个人情感得以充分表露,故而其字逸出常态,有如惊雷激电,气蒸烟合,如其《肚痛帖》。据此可知晋唐之际草书创作的演变呈现出

(东晋)王羲之《初月帖》局部

(唐)张旭《肚痛帖》局部
A.创作题材生活化的趋势B.创作材料平民化的趋势
C.审美法度去标准化趋势D.情感演绎浪漫化的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人们往往用“魏晋风度”来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内涵。下列关于这一时期的文化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A.陶渊明的田圆诗体现了个性张扬的特点
B.儒学吸收佛道之精神,反映统一的趋势
C.南北朝民歌体现了当时民族交融的社会现实
D.建安文学体现了国破家亡,忧国思家的情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