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雕印于960年前后的《大藏经》取笔意于颜真卿。就其中《金刚经》每个字的结体而言,方正、均衡、厚重,艳丽而不失庄重,姘美而不流于轻浮。这反映出该雕版印刷品
A.深受书法名家的青睐B.使佛教逐渐中国化
C.兼具文化与审美价值D.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2021-12-30更新 | 250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昌吉州昌吉教育体系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它支配着中国计算人员一千多年的实践……土地的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这些似乎都是重要的实际问题。”该内容评价的最有可能是
A.《史记》B.《九章算术》C.《黄帝内经》D.《周髀算经》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随着佛教在我国的盛行,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以抄写经籍为生的“经生”,且形成了一种新的书体——“写经体”。这说明
A.魏晋时期我国文学艺术达到最高峰
B.魏晋时期的书法成就只有“写经体”
C.书法艺术发展离不开社会生活需要
D.书法艺术的产生源于宗教艺术的发展
4 . 从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约264年的时间里,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下列有关遣唐使对日本的作用,表述最准确的是
A.传播了唐朝的先进科技B.归国后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进步
C.加强了中日两国政府之间的交流D.促进了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1高一·全国·课前预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内容说明(     

杜甫诗《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1971年考古学者对唐代含嘉仓进行发掘,探明全仓面积达42万平方米,探出圆形窖穴295座,大的能储粮一万石,其中一个窖穴还存留着唐代储藏的已经变质碳化的谷子,据推算,这堆谷子在当时储存时约有59万斤。
注:1斤=500克。
A.杜甫的诗描绘客观真实B.唐代农业经济的发展达到顶峰
C.盛世时期人民生活富足D.文学作品与实物史料互相印证
6 . 有学者对《中国历代名人词典》统计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名多取用佛、法、僧、宝、玄、道、之等字,唐代人名多取用文、德、武、儒、雅、士、颜、渊等字。这一变化反映出,魏晋至唐代
A.佛道已成为社会主流思潮B.三教合一的趋势在加强
C.中外文化交流的趋势加快D.儒学出现了复兴的趋势
7 . 北魏开凿的云冈石窟第12窟,以乐舞为主要内容,其中奏者所持皆为“马背乐器”,舞者多为袒上身,挂璎珞,下赤脚,体现了北方民族服饰对佛教艺术的影响,反映了
A.云冈石窟艺术形象以乐舞为主B.佛教艺术在融合中走向民族化
C.汉族文化兼容并包的艺术特征D.三教思想在文化上的流通融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