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调整产品分配的主要双方是
A.国家与地主B.国家与农民C.地主与农民D.统治者与被统治者
2020-04-2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宋人话本中的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1)王安石为什么要变法?
(2)你如何看待这段宋人话本中的王安石变法?
2020-04-23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2014届高三1月调研(期末)测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历史的经验

王安石的最大弊病,还在仅看重死的法制,而忽视了活的人事。依照当时情况,非先澄清吏治,不足以宽养民力。非宽养民力,不足以厚培国本。非厚培国本,不足以遽希武功。……在国内新政措施全无头绪的当日,却同时引起边衅,对外便觊开疆用武。因此更是加意聚敛,而忽略了为国家的百年长计

——钱穆《国史大纲》


问题
(1)王安石变法是通过怎样的核心行为以改变北宋贫弱的局面。
(2)概括钱穆先生认为王安石变法所存在的不足。
(3)王安石的变法内容有时还有一些具体的漏洞与弊端,一些技术处理上的改变也许会让改革更有成效,尝试对青苗法的以下一项弊端提出改进方法。

弊端

改进方法

青苗法给的贷款是金钱,而当时青黄不接时与丰收时物价差别很大


2020-04-1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虹口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精神推行变法,被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的是
A.司马光B.王安石C.范仲淹D.孝文帝
2020-04-0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上海市长宁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针对王安石变法,苏辙曾提出批评:“以钱贷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救民,非为利也。然出纳之际,吏缘为奸,虽有法不能禁。”苏辙批评的变法措施是
A.均输法B.青苗法C.募役法D.保甲法
2020-03-2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1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王安石推行变法的首要任务:
A.缓和阶级矛盾B.解决财政危机C.改革官僚弊政D.解决立法之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宋神宗时期,以“当今理财最为急务,养兵备边,府库不可不丰。”为目标的改革是
A.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戊戌变法
2019-11-19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年上海市闸北区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8 . 苏轼在《吴中田妇叹》中写道:“今年粳稻熟苦迟,庶见霜风来几时。……眼枯泪尽雨不尽,忍见黄穗卧青泥!……卖牛纳税拆屋炊,虑浅不及明年饥。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不如却作河伯妇!”对于田妇处境艰难,除自然原因外,作者直指
A.西夏威胁带来冗兵冗费
B.王安石变法的弊端凸显
C.文官体制造成强干弱枝
D.内忧外患之下转嫁危机
2019-11-06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2016年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9 . 《日知录·宋市风俗》记载:“及神宗朝,荆公秉正……国是日非,膏肓之疾,遂不可治。后人但言其农田、水利、青苗、保甲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其移人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害百姓者,可以一旦为更。而其害于朝廷者,则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返矣。”此段材料
A.对王安石变法做出了较为客观的评价B.对改革前的描述符合当时实际情况
C.对王安石变法持全盘否定态度D.反映后人对王安石变法评价不高
10 . 11世纪用“开源节流”的办法来解决王朝财政危机的改革是
A.商鞅变法
B.魏孝文帝改革
C.采邑改革
D.王安石变法
2019-11-0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16年高三4月质量调研(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