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王安石在变法中规定,前此轮差职役的民户不再服役,改为按土地、家产多少交纳免役钱。前此无差役负担的官户、僧道户、女户、单丁户、未成丁户以及上五等的坊郭户,一律按其户等减半出钱,谓之免役钱。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刺激商品经济的发展B.遏制地主势力的膨胀
C.为封建政府拓宽财源D.适当地放松人身控制
2023-11-21更新 | 56次组卷 | 31卷引用:2020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司马光评价王安石为“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其变法“舍是取非,兴害除利”。梁启超则认为王安石变法“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A.当时评价较后人更具有正确性B.后人评价较当时更具有正确性
C.历史评价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D.变法是历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2022-04-18更新 | 481次组卷 | 38卷引用: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王安石变法期间,总是大量附会《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他指出,免役法出于《周官》所谓府、史、胥、徒;保甲法起于三代丘甲;市易法源自周之司市。这反映了王安石
A.托古改制的策略B.恢复周制的意志
C.尊崇儒学的思想D.继承传统的决心
2021-05-05更新 | 1016次组卷 | 35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王安石变法时,将青苗法在地方上推行的效果作为考核和奖惩官员的依据,甚至向下级官员下达贷款指标,全然忘了自己制定的百姓"愿取则与之,不愿不强也"的原则。该做法
A.表明青苗法违背历史发展规律B.导致变法出现危害百姓的现象
C.促进政府的财政收入持续增长D.说明王安石等人缺少从政经验
2021-03-25更新 | 822次组卷 | 32卷引用:重庆市七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宋代司马光为宋神宗讲经时提出了“祖宗之法不可变”的观点,并且以曹随萧规等历史典故进行论证。王安石参政离开经筵之后,安排吕惠卿进入经筵,吕惠卿又引用《尚书》中“刑罚世轻世重”来论证祖宗之法可以变。这说明
A.皇帝决策受到经筵左右B.文献典故解释迎合现实的需要
C.宋代政务决断有民主性D.宋代朝臣的文化水平难分高下
2021-03-08更新 | 892次组卷 | 19卷引用:重庆市强基联合体2021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他忧国忧民,勇于担当,用雷厉风行的改革给萎靡因循的北宋中期政坛注入一股强烈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改革精神。这里的他
A.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B.变法得到广大人民和上层官僚的支持
C.进行改革实现了北宋的富国强兵D.直接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2021-01-01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三峡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宋话本《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载:“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有人据此史料推断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危害百姓。该结论
A.依据正确,结论正确B.依据错误,结论正确
C.依据正确,结论错误D.依据错误,结论错误
8 . 宋代,遇朝廷重要庆典时,官员子孙承恩特许入国学读书并入仕,有的功臣死后,推恩可达20多人。庆历三年,朝廷规定除长子外,其余子孙须年满15岁、弟侄年满20岁才得恩荫,而恩荫出身必须经过一定的考试,才得补官。朝廷此举力图
A.传承宗法血缘观念B.掌握各级官员的任免权
C.防止权贵垄断官位D.推动科举与教育相结合
2020-09-28更新 | 840次组卷 | 18卷引用:重庆市黔江新华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在变法过程中,王安石创建了一系列新的任务导向型政府机构,并由那些不受公务条框限制的新晋官员负责。如王安石创建的“制置三司条例司”,里面那些支持变法的低级官员,都王安石精心挑选。王安石这一举措
A.减少了政府决策失误B.保证了变法措施的顺利推行
C.改变了中枢决策方式D.客观上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2020-09-22更新 | 652次组卷 | 19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21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我祖宗以来,罢诸侯权,聚兵京师,衣粮赏赐丰足,经八十年矣。虽已困生灵、虚府库,而难于改作者,所以重京师也。今西北强梗,边备未足,京师卫兵多远戍,或有仓卒,辇毂无备,此大可忧也。远戍者防边陲之患,或缓急抽还,则外御不严,戎狄进奔,便可直趋关辅。新招者聚市井之辈,而轻嚣易动,或财力一屈,请给不充,则必散为群盗。今生民已困。无可诛求,或连年凶饥,将何以济!赡军之策,可不预图?若因循过时,臣恐急难之际,宗社可忧。臣请……,先于畿内并近辅州府召募强壮之人,充京畿卫士。得五万人以助正兵,足为强盛。使三时务农,大省给赡之费:一时教战,自可防虞外患。”

——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1043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范仲淹整顿军备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范仲淹整顿军备的具体措施。
2020-08-10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16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