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余尝见枢密都承旨张诚一说,昔年(公元1075年)使北虏,因问耶律、萧姓所起,彼人云:“昔天皇王问大臣云:‘自古帝王英武为谁邪?’其大臣对曰:‘莫如汉高祖’。又问:‘将相勋德孰为优?’对以萧何。天皇王遂姓耶律氏,译云刘也。其后(皇后)亦锡(通“赐”)姓萧氏。”

——【宋】庞元英《文昌杂录》

材料三   金太宗不但“令所在长吏,敦劝农功”,而且“分遣使者诸路劝农”。金熙宗诏“罢来流水、混同江护逻地与民耕牧”,还将皇帝狩猎的“禁苑隙地分给百姓”。明昌四年(1193年),尚书省报告说:上京路诸县“每岁收税粟二十万五千余石,所支者六万六千余石,总其见数二百四十七万六千余石。臣等以为此地收多支少,遇灾足以赈济”。

——据漆侠乔幼梅《中国经济通史·辽金经济卷》

材料四   元代蒙古语对汉语语法的影响举例

语法形式表现举例(《元典章·刑部》)
定中结构的复杂化“的”字结构的复杂化和定语的多层化蛮子田地里看守五河县的张千户小名的受宣的官人。(卷四,倚势抹杀县尹)
“着”的“方式化”用法用“着”表示动作的持续为那般,仿效着称冤的人多有。(卷一五,称冤赴台陈告)
介词带“着”“因”、“依”这两个介词后头可以加“着”因着胡家的气力里,做到参政的名分有。(卷三,胡参政杀弟)

——据李崇兴《论元代蒙古语对汉语语法的影响》


上述材料反映了少数民族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所作的贡献,请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022-06-07更新 | 703次组卷 | 12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一般是依据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等因素来确定,即所谓“山河形便”。从元朝开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以及经济区域联系,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

——摘编自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

材料二   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设劝农官。次年设劝农司,以姚枢为大司农,派劝农使到各地考察农业情况。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蒙古人受汉文化的影响,表现在诸多方面。比如取名的时候,采用汉人的字、号习惯,或者像汉人一样取俗名、小名……在道德观念上,部分蒙古人接受了汉人的习俗。在色目人、蒙古人受汉文化影响的同时,汉人也受到蒙古文化的影响,表现在学习和掌握蒙古语言文字、使用蒙古名字、受蒙古婚姻、服饰等习俗的影响。

——摘编自李治安《元史十八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行省制”是如何促进元朝民族交融的。
(2)根据材料二,从民族交融的视角评析忽必烈时期的经济政策。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蒙汉民族间交融的基本特点。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针对众多的边疆民族,唐王朝以各边疆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围作为羁縻府、州行政区划的基础,广置羁縻府和州、县,并以边疆民族的首领为都督、刺史,管理府州的具体事务。此外,唐王朝还在边疆广设军镇,军镇兵力多者数万,少者数千,并可随时调派边疆民族军队作为补充。唐王朝对边疆民族采取的和亲政策次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也是历代王朝所无法比拟的,对于因战乱和自然灾害而内徙和入唐求学的少数民族同胞,唐王朝也妥善安置,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周边民族。

材料二   在中央,元朝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则广设行省,岭北、辽阳、云南等边疆行省,既负责边疆行政事务,也负责少数民族的管理。此外,元朝还建立了“朝令夕至,声闻毕达”的驿站制度,将边疆地区和中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根据吐蕃宗教盛行的特点,元朝对吐蕃采取了政教合一的政策,并设置宣政院实现对吐蕃的直接管理。为了加强对北疆的管理,元朝在这里部署了大量的军队和移民,在戍守的同时进行屯田。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边疆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边疆政策的历史意义。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王朝明确提出“华夷无别”“华夷同重”原则,对周边各少数民族领袖“示之以礼”。在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上,唐朝创立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羁縻府州制度。唐太宗平定东突厥后,在其原地设置羁縻府州,其首领为都督或刺史,世袭其职,统辖本族人民,但必须由中央任命。羁縻府州赋税不上交中央财政,户口一般也不上报户部。在突厥地区成功实施后,该制度被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在众多羁縻府州的基础上,唐朝设立都护府,都护由中央任命担任,不能世袭。唐王朝设立的羁縻府州遍布各边疆地区。

——据《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材料二   在元朝行省中,岭北、辽阳、云南、湖广、甘肃等行省位于边疆地区,具体负责边疆管理的事务。《元史·地理志》记载:“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据《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推行羁縻府州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朝相比,元朝边疆治理有何不同,并简析其历史贡献。
5 . 中华文明多元并存,各民族相互交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凡历史上有一番改进,往往有一度反动,不能因反动而归咎改进之本身;然亦须在改进中能善处反动方妙。魏孝文卒后,鲜卑并不能继续改进,并急速腐化,岂得以将来之反动,追难孝文!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北宋时期,石介对当时"中国"一词的概念进行了总结性的界定……在地理上,中国是指以"九州"为主的传统意义上的汉族聚居之地,大体上就是指长城以南的黄河流域和长江、珠江流域,即所谓"天地之中",并不包括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中国之人"主要是知"礼乐"、服"衣冠"、从事种植农业的汉族,少数民族也不在其中。

——《辽金时期民族关系思想的发展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材料三   (经过)金代郝经的阐发,元人的"中国观"完备形成,其要点是∶"中国"的疆域是元统治地区,加上南宋统治的江南,"中国"的人民是∶汉人和少数民族两大部分;"中国"的文化是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的两大系统;"中国"主权的行使者,可以是汉人政权,也可以是"行中国之道"的少数民族政权。

——何志虎《"中国观"在元代的转换》


(1)概括钱穆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孝文帝汉化政策的认识。
(2)比较材料二、三,指出元人的中国观和宋以前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何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