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1 .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这表明
A.内阁拥有决策权力B.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C.内阁实为顾问机构D.六部的职权受到侵害
2 . 明仁宗以后,内阁大学士的品级逐渐上升,并且被赋予“公”“保”等虚衔,获得“票拟”职权;同时,皇帝以司礼监代皇帝批阅奏章,奏章除“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宦官掌握了部分“批红”职权。这表明(       
A.明代皇权呈现出日益衰落的趋势B.宦官权力恶性膨胀且呈失控之势
C.内阁大学士的品级职权逐渐提升D.监阁共理互相制约保证皇权独尊
2023-04-12更新 | 330次组卷 | 126卷引用:陕西省山阳中学2018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明史职官志》称“巡按则代天子巡狩,所按藩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大事奏裁,小事立断。”这反映出明朝“巡按”(     
A.可代皇帝作出决策B.监察权的不完整
C.兼有大案决定权D.凡事须向皇帝奏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明史记事本末》记载,癸卯,诏罢中书省,升六部官秩。仿古六卿之制,改大都督府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朱元璋此举旨在
A.提升行政效率B.完成国家统一C.减轻皇帝负担D.加强集权统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明初鼓励天下臣民上言四方利弊,并设立建言会议制度,由礼部每年定期召集九卿六科专门讨论民情建言,“其间可行者,移各该衙门施行”。此举有利于
A.选拔实用人才B.变革君主专制体制
C.分割宰相权力D.提高政府治理能力
2021-04-11更新 | 423次组卷 | 8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新蕾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严嵩、张居正两人,一个谋私,一个为国,都是名为内阁首辅而实为宰相。这两人一个为了迎合皇帝,一个为了国家利益,都以不惜得罪整个文官阶层为代价,最后的下场都极惨,都落得一个声败名裂、家产被抄、子孙受罪的结局。这说明明朝的文人阶层
A.刚烈正直不畏权贵B.形成势力强大的利益集团
C.以制衡内阁为己任D.有效地制约了朝臣的专权
8 . 据《明史》记载,洪武年间本有内侍久侍内廷,言论政事,但后被明太祖斥责还乡,且终生不 用;太祖甚至还制作铁牌置于宫门,规定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明太祖此举
A.平衡了宦官与宰相矛盾B.试图阻止宦官进入宫廷
C.意在防范宦官专权的局面D.根除了君主专制的威胁
9 . 唐代宦官是天子家族中有影响力的一员,所谓“定策国老、门生天子”。到了明代宦官在得到天子恩宠时拥有权力,恩宠衰退时势力亦随之全失。这一变化说明了
A.宦官冲击着官僚政治B.三省六部制权力的衰弱
C.古代中央集权的加强D.古代君主专制的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论及有明一代的政府组织形式,有研究者认为“官府的正式组织与唐宋时期几无差别。处于最高级别的是军事机构、监察机构和行政机构。”从行政机构的角度看,与唐宋“几无差别”的是(     )。
A.丞相B.内阁C.六部D.刺史
2020-07-11更新 | 6137次组卷 | 74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城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6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