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1 道试题
1 . 宰相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影响重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国始置丞相……自秦帝国建立之初至汉武帝时,丞相行事的标准是“入则参对而议政事,出则监察而董是非”。

——摘编自龚延明《中国古代制度史研究》

材料二   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元氏昏乱,纲纪不立,主荒臣专,威福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因此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以左丞相胡惟庸谋反为借口,罢中书省,“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敢相压,事皆总之朝廷,所以稳当。”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宰相制度始于哪一时期?概括秦朝丞相的主要职权。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朝初年的宰相制度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变化的直接影响。
2023-12-1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太祖夺得国家政权后,就面临如何使宋代避免成为五代之后的“第六代”这一严峻问题。其后,太宗的非正常即位,又对这一新兴政权的稳定持久性提出了挑战。如何让国家走向稳定治世?反观历史,宋太宗认为“前代乱多治少,皆系帝王所为”,并道:“国之兴衰,视其成柄可知矣。五代承唐季丧乱之后,权在方镇,征伐不由朝廷,怙势内侮。故王室微弱,享国不久。”

——摘编自邓小南《过程空间:宋代政治再探讨》

材料二   明朝初期承袭元朝制度,以中书省总领政务,以左右相国为丞相。丞相统辖六部,丞相之下设左丞、右丞、参知政事等职,相权较大。随着皇权与相权矛盾的加剧,明太祖朱元璋于1380年废除了丞相,六部事务均由皇帝直接管理。后明成祖朱棣设内阁辅政,内阁权力逐渐扩大,成为重要的行政机构。

——摘编自鲍麒方《论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初加强“威柄”的措施,并简述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中枢机构的变化,并说明其反映的实质。
2023-12-1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宰相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影响重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国始置丞相……自秦帝国建立之初至汉武帝时,丞相行事的标准是“入则参对而议政事,出则监察而董是非”。

——摘编自龚延明《中国古代制度史研究》

材料二   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元氏昏乱,纲纪不立,主荒臣专,威福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因此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以左丞相胡惟庸谋反为借口,罢中书省,“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敢相压,事皆总之朝廷,所以稳当。”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中国宰相制度,代不相同,然相因而变,有其趋势,亦有其法则。趋势维何?时代愈前,相权愈重;时代愈后,相权愈轻。法则维何?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是也。

——摘自李俊主编《中国宰相制度》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宰相制度始于哪一时期?概括秦朝丞相的主要职权。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朝初年的宰相制度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变化的直接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宰相制度变革的趋势。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文化是唐代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唐代所建立的三省六部、科举、均田等制度,已经标志着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宋代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官制度,中枢大臣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得以相互制衡。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狐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搀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摘编自姜德成《明代内阁制浅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政治制度上中央和地方“相互制衡”的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阁臣的地位变化及其参政优势,分析对明代政治建设的积极意义。
5 . 君权与相权的关系贯穿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班固《汉书》

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作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三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材料四 朱元璋最恨的就是胡惟庸的专权,因为他专权,即使他没有罪,也要把他杀掉。丞相的权力太大……于是,朱元璋干脆一劳永逸地取消丞相制度,就不会再有丞相与皇帝分权了。

——毛佩琦《胡惟庸案之谜》

(1)我国丞相制度设立于哪一朝代?据材料一,指出丞相的主要职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中央制度的名称及其特点。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元璋废除宰相的必然性。
(4)根据材料三,为此他采取了什么措施?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政治发展趋势。
2023-12-03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满洲里远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唐初,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仆射都是宰相。他们每日上午在政事堂共同商讨国家大事,午后各归本省处理本职工作。随后制度稍变,仆射不再参加宰相议政,皇帝又不时召集某些级别略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并加以“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系衔,事实上这些人已加入宰相集团。久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宰相专称,无论实居何职,但加此衔即为宰相。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宋太祖夺得国家政权后,就面临如何使宋代避免成为五代之后的“第六代”这一严峻问题。其后,太宗的非正常即位,又对这一新兴政权的稳定持久性提出了挑战。如何让国家走向稳定治世?反观历史,宋太宗认为“前代乱多治少,皆系帝王所为”,并道:“国之兴衰,视其威柄可知矣。五代承唐季丧乱之后,权在方镇,征伐不由朝廷,怙势内侮。故王室微弱,享国不久。”

——摘编自邓小南《过程空间:宋代政治再探讨》

材料三   明朝初期承袭元朝制度,以中书省总领政务,以左右相国为丞相。丞相统辖六部,丞相之下设左丞、右丞、参知政事等职,相权较大。随着皇权与相权矛盾的加剧,明太祖朱元璋于1380年废除了丞相,六部事务均由皇帝直接管理。后明成祖朱棣设内阁辅政,内阁权力逐渐扩大,成为重要的行政机构。

——摘编自鲍麒方《论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

(1)指出材料一中的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初加强“威柄”的措施,并简述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朝相比明代中枢机构的变化,并说明其反映的实质。
2023-12-0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质检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官印一曰“宝”,专称君主玺印,用玉或金;二曰“印”,是各官署、官员用印,三省、枢密院用银,六部以下用铜;三曰“记”或“朱记己”,用铜,尺寸略小于“印”,地方职司、诸军将校等使用。“寺观及士庶之家所用私记,今后并方一寸,雕木为文,不得私铸”。“文书有印,以示信防奸,给毁悉经省部,具有条制”。发送给其他机构的“行移文字”“若官文书脱误者,咨长官改正,其事理要切处皆用印”;中央重要部门的日常文书会专门委派官吏负责“对读印押”“点对印押”。

——摘编自邓小南《宋史研究诸层面》

材料二   “洪武十五年(1382年),始置文书半印勘合。”其制:“以簿册空纸之半,而编字号,用内府关防印识之,右之半在册,左半纸册付天下布政使、都指挥使司及提刑按察司。所司以册合其号,印文相同,则行之,谓之半印勘合,以防欺弊。”“凡诸司印信,铸印局专管铸造,如有刑削,则换给之。凡在外文移到京,悉送该局,辨其真伪。”明代文书行移勘合在军队和边远地区有行移勘合、军事勘合、调军勘合、出关勘合、宗藩勘合、通贡勘合、外国勘合等等。

——摘编自黄才庚《明代文书行移勘合制度》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宋代官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代文书行移勘合制度的作用。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对政务运行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朱元璋于1382年仿照宋朝制度建立了大学士……其时,内阁学士的官职只有五品,又不能参与机要,在朝廷里的地位并不高。明成祖即位后,“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此时内阁大学士相比朱元璋时期已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们都是深得成祖信任的心腹,且得以参与机务。但是在官制的设置上,他们仍均为五品以下官员。洪熙、宣德年间,内阁的官职由正五品一跃成为正三品,并且还以六部尚书来兼任,同时获得了对内阔权力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的“票拟”之权。到了嘉靖朝,首辅制度形成,在朝位座次上,内阔首辅已经超过了尚书。可以说内阁首辅虽天实相之名但实际上已经拥有了权相的地位。

——摘编自李子龙《论明朝宰相的废除与内阁制度的确立》

材料二   内阁具有票拟、草拟诏敕、平章政务、论思和备顾问的职能,虽然没有决策权,但是仍然对皇权形成了制约,尤其是在万历初年张居正当国的10年里,内阁制度发展到了顶峰。中外奏章无不经由内阁票拟,特别是在皇帝怠政的时候,票拟更是百官与皇帝沟通的唯一渠道,内阁把辅政职责和秘书性功能发挥的淋漓尽致,协助六部诸司等机构维持国家行政体制的正常运行。内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或者延缓最高决策的制定。阁臣工作的效率、封驳奏章的次数以及人员的素质,对行政效能都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也可以改变皇帝的意志。内阁是官僚集团中最接近皇帝的人,阁臣与皇帝和皇太子大多都有师保关系,他们对皇帝和皇太子的影响显然要多于其他大臣。

——摘编自于江泰《明代内阁对皇权的制约》


(1)根据材料一、概述明朝内阁权力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内阁制度在明代政治中的作用。
2023-11-26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德保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君权与相权的关系贯穿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作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   中国古代有一位皇帝曾说:“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1)指出材料一中涉及的是何中央官制?有什么特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皇帝指的是谁?他采取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我国封建社会中央官制变革的主要趋势。
2023-11-25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唐朝,三省长官都可以称之为宰相,行使宰相的职权,讨论国家政事。同时,在运行三省六部制的过程中,各项政务工作开展、各项审议和批准工作都形成了分层负责的基本情况,并且各层掌握不同的权限,按照特定的程序运行工作,形成相互制衡的局面。这样就促进了皇权的强化,利于最大限度控制政令失误问题的出现。

——摘编自裴海鑫《唐朝前期三省六部制结构与特点的思考》

材料二   废相仅仅是明太祖稳固皇权的一步棋子,明太祖要在他在位时就为子孙后代从制度上消除对皇权的各种隐患。罢相以后,皇帝就可以将一切大权掌握在手里,中央政府的府、部、院、寺,分理庶务,各不统属,就不必担心大权旁落了。这样,皇帝事实上兼任宰相,皇权和相权合二为一;从制度上集君权、相权于一身,保证了皇帝的专制独断。皇权得到高度集中。

——摘编自胡春根《试论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三省六部制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太祖废相的实质,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二对明朝废除宰相制度的看法。
2023-11-2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州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