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传统文化的四个层面

以儒家为中心的道德文化层面

以道家为中心的审美文化层面

以墨家为中心的农民文化层面

以法家为中心的政治文化层面

——据刘士林《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与层面》整理

上表所示是某位学者对中国文化的部分看法,请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至少选择一个层面,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准确。)
2024-03-26更新 | 128次组卷 | 5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元大都的布局形制最接近《周礼·考工记》规划理念,即“前朝后寝”“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等特点;明太祖在南京建帝王庙,对历代帝王圣贤进行祭祀;清乾隆年间,享祀帝王人数多达188位,包括各民族政权的帝王。上述现象说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表现在(     
A.民族交融B.文化认同C.政治延续D.疆域开拓
2024-03-20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康熙年间开始实行雨泽粮价奏报制度,地方官员向皇帝呈送天气、雨水、收成、粮价等奏折。乾隆要求所有督抚必须按时呈报雨泽粮价奏折。这旨在(     
A.规范基层治理B.关注地方稳定
C.突出重农抑商D.关心百姓疾苦
2024-03-04更新 | 337次组卷 | 5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4(全国卷人教版,12+2+三选一模式)-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全国卷专用)
4 . 李卫任云南盐驿道时,雍正帝要求云南永北镇总兵马会伯上密折调查李卫,而李卫任浙江巡抚时,雍正帝在他的奏折上批示说:“对新任黄岩镇总兵董一隆的优劣所知不多,于伊莅任后,其细加察访,密奏以闻”。这反映了当时(     
A.官员考核制度异常严密B.皇帝加强对官僚的控制
C.古代监察制度日趋完备D.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2024-03-01更新 | 276次组卷 | 5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5(全国卷人教版,12+2+三选一模式)-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全国卷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阵】

材料   清承明制,其奏章制度也仿照明朝,有题本和奏本两种公开的上行文书。官页奏事主要以题本为主。各省督抚提镇所上题本需经过通政使司转送内阁,内阁再经本房、签处、侍读、大学士等部门,最后由内阁批本处送内奏事处由记档太监登记,呈皇帝预览。康熙时期,实行奏折制度,在外任职的少数皇室成员和帝信臣工将奏折直接呈交给皇帝,由皇帝亲自拆看。雍正时期,要求“各科道每日一人上一密折,轮流具奏”。有权上密折臣子,雍正发以皮匣,上有铜锁,具奏人和雍正各拿一把钥题,其他任何人都不能开启。最后“各省文武官员之奏折,一日之间,尝至二三十件,或多至五六十件,”雍正帝都“亲自览闲批发,从无留滞,无一人赞襄于左右。”

——据谢健《雍正朝的奏折制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初从奏章到奏折制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清朝的奏折制度。
6 . 《雍正起居注》中记载:“朕将内制皮匣发于诸臣,令其封锁奏达。盖取坚固缜密,他人不敢私开也。”这说明,密折制度的实行(     
A.避免了朝廷决策失误B.强化了君主专制
C.取代了军机处的职能D.削弱了内阁权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清初的票拟和明朝不同,不是阁臣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提出处理意见供皇帝采纳的,而是阁臣揣摩皇帝的旨意起草谕旨,不可丝毫专擅。这一变化反映了清初(       
A.君主专制得到强化B.中枢机构的异变
C.盛世局面得到保障D.官僚机构被控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清朝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如表所示清朝系列事件反映的主题是(     
时间事件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两国东段边界
1727年清朝开始派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A.专制集权空前强化B.文明的碰撞与交流
C.国家的巩固与统一D.统治危机的初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釉上珐琅彩是在康熙帝建议下将绘画技法嫁接到瓷器上的结果,当时的彩料需从国外进口,雍正六年(1728年),清官造办处成功自炼出珐琅彩料。乾隆时,珐琅彩极为盛行,图1、图2所示为其中的代表性作品。这些作品(     
A.体现出一定的盛世气象B.得益于生产关系的革新
C.助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D.是宫廷祭祀活动的礼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研讨会上,学者争论清朝前期成功统治帝国的原因,有两类解释:第一类认为是统治者在不同地区,包括新疆、西藏、蒙古、关内,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统治策略,形成统一多民族帝国。第二类认为是统治者采取汉化政策,才能以少数民族身份入主中原。以下说法较为合理的是(     
A.第一类解释的证据是实施八旗制度、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
B.第二类解释的证据是动员学者编纂《四库全书》,开科取士
C.第一类学者采取多元主义观点,解释较空疏,不具学术意义
D.第二类学者站在华夏中心主义,立场相对客观,解释较可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