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指出,清朝在处理民族问题和制定民族政策方面比明朝更稳妥和有效,主要原因就是清朝统治者善于继承与创新。以下属于其“创新”方式的是(     
A.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B.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
C.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D.满蒙联姻加强对漠南蒙古的控制
2024-06-0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高三下学期最后一次测试历史试题
2 . 清朝乾隆皇帝多次发布诏令,强调各省督抚,日常公事应当经内阁等部门呈送,只有“案关重大,决不待时者”才可用奏折。这主要反映出奏折制度(     
A.具有机密高效特征B.开始于乾隆年间C.架空了内阁的权力D.有利于制衡地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平定准噶尔叛乱后,清廷在蒙古族地区推行盟旗制度,盟长由理藩院委任蒙古王公贵族充任,监督本盟各旗军政事务。各旗首领履行中央委派的职责。参赞大臣、定边将军、办事大臣等负责北边防务。清朝前期推行的盟旗制度(       
A.实现了中央对蒙古族地区的直辖B.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C.开创了民族地区治理的新模式D.开始建立蒙古族地区与中央的政治联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钦定新疆识略》中记载:“节制南北两路,统辖外夷部落,操阅营武,广辟屯田,应办事件,印房、营务处、粮铜处、驼马处及文武各员分司之。”可见,清政府对新疆实行有效的统治和管辖得益于(     
A.《尼布楚条约》的签订B.伊犁将军的设立
C.金瓶掣签制度的推行D.改土归流的实施
2024-05-24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中国传统官方史书很早就记载了周边民族的文化,但历代史官受限于语言、文化等因素,纪录并不正确,士人也不关心。但自某时期起,知识分子开始重视边疆问题,并参考外文著作,积极研究周边族群的历史和地理。这种转变的背景最可能是(     
A.北宋初年,辽夏压境,士人提倡春秋大义以保护国土
B.明中期以后,耶稣会教士引入欧洲新地理学带来启发
C.清中期以后,俄国蚕食边疆,促使学者拓展边疆研究
D.日本扶持满洲国,刺激中国学者研究边疆历史的风气
2024-05-18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Lambda联盟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稳定,现代中国的版图逐渐定型。清朝更是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地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观察如图,对如图中所示区位标注说明正确的是(     

A.册封佛教首领,设立西宁办事大臣B.平定准噶尔叛乱,设立乌里雅苏台将军
C.在康熙时期实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D.围攻侵占雅克萨的俄军,迫使沙俄同意谈判
2024-05-0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有学者认为某一条约“消弭了两国17世纪以来之争端,约束未来之行为,维持长达150余年和平友好的局面。这意味着外交须得遵守的国际法原则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两国执行”,且“中国取得领土划界的‘成功',该条约下的东北地缘位置优越,康熙朝亦未曾再受俄国的军事压制。”该条约是(       
A.《尼布楚条约》B.《瑗珲条约》C.《天津条约》D.《北京条约》
2024-04-17更新 | 13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朝辽阔的疆域,对于亲历天下从分裂到大一统的时人来说,可谓“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这得益于其构建了“混一华夷”的多民族国家体制。实际上,古代中国疆域问题的核心就在于华夏族群与非华夏族群能否共属同一政治共同体,也就是“华夷”能否成为“一家”的问题。元朝版图之广,旷古未有,多个族群被纳入统一疆域之内,“九州内外,靡不臣属,合诸国诸郡而为一家”。

——陈彩云《元朝强化了中华民族一体格局》

材料二   清朝政府在民族事务管理方面有继承,但更多的是创新。民族事务管理机构的创新、民族政策的创新、民族管理事务的创新等,开创了民族事务管理和民族问题处理的新局面。……同时,其疆域观是全国“大一统”。清王朝并不以这些边疆民族或边疆政权与当时中原王朝的关系作为其划定疆域的必要条件,雍正帝认为“至于汉、唐、宋全盛之时,北狄、西戎世为边患,从未能臣服而有其他,是以有此疆彼界之分。自我朝入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之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

——摘编自成崇德《论清朝疆域形成与历代疆域的关系》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元朝为“合诸国诸郡而为一家”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并概括“多个族群被纳入统一疆域之内”所呈现出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列举清朝在民族事务管理机构、民族政策、民族管理事务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各一例,并简要分析此时“中国疆土开拓之远”的原因。
2024-04-17更新 | 14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和亲是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通过政治联姻维护统治利益、达到为其所用目的所采取的和平交往策略。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手段,和亲政策的产生是一种着眼于现实民族形势状况下的历史必然现象。唐王朝建立后,面对复杂的周边环境,基于稳定大一统政权的需要,统治者顺承民族大融合、大发展的历史潮流,效仿吸收西汉、隋朝和亲经验,将和亲作为处理民族关系、定国安边的主要政策。

——张文玉《唐代和亲与民族关系建构》

材料二   

清朝疆域图(1820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与少数民族采取和亲政策的原因。试以文成公主入藏为例,说明推行和亲政策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分别写出清朝设置的管辖西域和掌管民族事务的机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朝国家疆域奠定的历史意义。
2024-04-1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康熙帝是中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清史稿》评价曰:“圣祖仁孝性成,智勇天锡(赐)。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下列史料,不能佐证其“开创”性的是(     
A.“从黑龙江支流格尔必齐河到外兴安岭直到海,岭南属于中国,岭北属于俄罗斯”
B.“班禅(五世)为人安静,精通经典,勤修贡职,封为班禅额尔德尼”
C.“八月,琅统兵至台湾,克塽率属剃发,缴金印,台湾平”
D.“允伊犁将军扎拉芬泰请,伊犁产茶,设局征税,充伊犁兵饷之用”
2024-04-10更新 | 14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丽水、湖州、衢州三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