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明朝政府编修《大明一统志》,所构建的疆域观未包括边疆地区尤其是长城以外的“三北"。清朝前期设一统志馆,隶属于内阁,选用内阁、翰林院等官员充任,《大清一统志》由各省县、蒙古等藩属、部分海外朝贡国的地志汇编而成。清朝这一举措(     
A.意在构建新型“大一统 ”观念B.说明统治者具备近代国家观念
C.进一步拓展了清朝前期的疆域D.强化了对思想文化的全面控制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朝时期,史无专官,史官均由内阁、翰林院、各部院衙门以及征召、荐举、招考的学者担任,史书修完,史馆撤销,史官解散。比如钱大昕两次奉敕参与志书的修纂,与馆中同仁讨论体例,交换看法,逐步形成自己的方志修纂思想。乾隆三十年(1765年)国史馆在东华门内开馆,蒋良骐入史馆编纂、在纂修国史的过程中,不断抄录史馆资料,积少成多,遂编纂成书,是为《东华录》。尽管专制政权对史馆控制严格,但只要不触犯大忌,统治者一般都会“开明”处理。在编纂《明史》的过程中,潘耒等入史馆的私家学者提出核事实、乘公心、彰直道的思想,主张作史一定要“直则万世之公道伸,平则天下之人心服”。学者们在治学方向和方法上相互影响,甚至诸如经世致用的私家史学理念在官修史书中得以体现。但是所修史书切近帝王根本利益,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修史准则,特别是乾隆对官修史书的指导思想、体例、内容等乾纲独断。晚清时期,一大批触觉灵敏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反思王朝危机,研究边疆史地和域外史地,魏源、姚莹等都是先行者。

——摘编自王记录《在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之间—从清代学者的活动看官、私史学的联系与冲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官、私史学的联系。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朝的史馆修史。
2024-06-01更新 | 66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全真模拟历史试题
3 . 年羹尧定西藏乱事后,雍正谕旨大加赞赏,但是之后在给李维均的奏折批注中写道:“令日年羹尧陈奏数事,朕甚疑其居心不纯,大有潜蓄揽权之意”,并要求李维均逐渐疏远年羹尧。这表明雍正(     
A.强化官僚机构控制B.加强思想文化禁锢
C.因地制宜进行治理D.注重中央官员选拔
2024-05-2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清代乾隆年间,每年正月初一、乾隆皇帝都会在紫光阁筵宴外藩,并举行冰嬉。受邀者包括:四卫拉特(绰罗斯部、和硕特部、杜尔伯特部、土尔扈特部)、廓尔喀及内蒙古、台湾、哈密等处的民族首领和朝鲜、安南、琉球、暹罗、缅甸等国使团。乾隆朝形成的这一惯例(     
A.有效巩固了清初中央集权体制B.增强了边疆地区的文化向心力
C.维系了“天朝上国”的脆弱迷梦D.具有柔怀四方的政治附加功能
2024-05-26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高考冲刺模拟1历史试卷(江苏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清雍正之前,对青海湖的祭祀均是在当时都城的郊区举行。雍正时期,清政府把遥祭改为近祭,派办事使者于每年秋间亲往致祭。这一变化表明(     
A.地方督抚制度的推行B.统一国家版图的巩固
C.天下一统观念的出现D.边疆统治危机的加深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武将诗句中经常出现“龙虎”“宝剑”“血”等军事意象,常连用“长驱”“直捣”“铁骑”等气势雄壮的词语以彰显其豪情壮志,以此表达武将“恢复山河日,捐躯分亦甘”的殷切心情。如《满江红·怒发冲冠》既写了岳飞“仇”的情感,又抒发了其“报国”的决心。武将创作的诗句当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歌咏风月闲情,甚至阐发义理、抒情表达委婉曲折如文人自作的作品,如生值“中兴”之际的刘锜写道,“西风萦破梦,落日乱残蝉。岁月俄如此,功名岂偶然”。

——摘编自何潇《宋代武将作者诗词创作倾向》

材料二:春秋以来的“大一统”观历经数朝,在清朝依旧延续。清代前期外侵未至,然内部矛盾导致的疆域变化斗争时有发生。武将们在西南、西北、东北、东南等边地保疆安民的同时,用自己的诗笔呈现了边疆文化与中原文化在空间维度下的差异,展示了康乾盛世的雄姿。这些边疆诗的创作者,显然都是武人,但因乾隆对汉诗写作的宣导作用,乾嘉以来八旗武人以诗纪事渐成常态。这些边疆诗作既是对王朝军事实力的展示,也是对时代变迁中边疆风俗的观察,它们随着时代发展而日益凝贮的疆域认同与文化认同,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

——摘编自米彦青《乾嘉时期武将“边功”的文化记忆与诗歌文学想象》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武将诗词创作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乾嘉时期边疆诗创造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贡献。
2024-04-20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之后,在政治地理格局上,不但汉初王朝直接领属郡县与王国独立领属郡县并立的格局被彻底改变,中央集权程度大大加深。王朝还通过积极有效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在北疆确立了对匈奴侵扰的有效辖制,对南则开通西南夷,对东南与岭南地区用兵,把王朝的版图重新回复到与秦王朝大致相当的规模。

——编自郑帼《两汉之际的政治地理研究》

材料二:如果没有康乾盛世期间的统一大业,中国就没有现在的版图,就更谈不上现在的统一;而且那时候不统一,中国将是一盘散沙,在近现代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后势必分崩离析。后来列强入侵,中国各族人民都起来反抗侵略,西藏反对英国,东北反对日本,云南、广西反对法国。应该说是康乾盛世奠定了这一根基。

---摘编自戴逸《盛世的沉沦》

(1)据材料一,以汉武帝时期的具体史实说明这一时期“政治地理格局上”的变化。
(2)据材料二,概括康乾盛世期间为“统一大业”做出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乾时期清政府加强对西藏地区管理的措施。
2024-04-20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面为某著作的目录节选,恰当的节标题应该是(     
第X节
①前期的统治政策
②边疆管理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③思想控制与百年“文字狱”
④国力由盛入衰的逐渐转化
A.内陆边疆治理与明清易代B.西学东渐下的明清新思想
C.暗藏危机的“康雍乾盛世”D.明清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
2024-04-13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碑文载“舅甥二主商议,社稷如一、结立大和盟约,永无沦替,神人俱以证知,世世代代,使其称赞。”

——整编自教育部组织编写《中外历史纲要》(上)等

材料二   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后,清朝将治理边疆的重心从南方移到北方,着手解决日益严重的北部边疆问题。当时俄罗斯侵入黑龙江流域,崛起于西北的准噶尔蒙古部兵锋向东,准噶尔与俄罗斯还将手伸向北方的喀尔喀蒙古。清朝、俄国、准噶尔三种势力展开激烈角逐,对于清朝而言,处理北疆的蒙古与俄国的关系,迫在眉睫。清朝在东北成功地遏制了俄罗斯的扩张,签订条约,划定边界。清朝还驱逐占领北方喀尔喀蒙古部的准噶尔势力,喀尔喀蒙古并入清朝。清朝再平准噶尔,控制西藏、青海,统一天山南北地区。

——常建华著《清朝大历史》

(1)观察材料一、写出图1与图2对应的朝代与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指出“签订条约,划定边界”中的条约名称并简述条约意义。结合所学,概括清朝治理边疆的方式。
2024-04-0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天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对边疆的持续治理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时期,岭南地区正式纳入中央王朝统治的版图。秦始皇统一岭南后,按照中原地区所推行的郡县制度,在岭南设置郡县,并派遣官吏进行统治,将岭南直接置于秦王朝的行政管辖之下……秦朝统一岭南后,组织了三次大规模的移民实边。汉承秦制,汉朝也实行将罪犯迁徙岭南的政策。汉武帝征服南越国后,也组织了一次移民实边。

——黎明《汉族迁入少数民族型融合——以秦汉时期岭南汉越融合为例》

材料二 元朝通过行省制度,在唐宋设置羁縻府州的民族地区设置了与内地相同的路、府、州、县等行政统治机构,并在这些地区驻军、屯田、征收赋税,从而加强了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增进各族人民之间的交往,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段红云《略论元朝的统治政策对中国民族发展的意义》

材料三 随着沙俄等对中国边疆的觊觎,清统治者极其重视对边疆民族的治理,逐步形成以“因俗而治”为核心的边疆民族统治政策。如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在中央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1)据材料一,指出秦汉中央政府在我国岭南地区采取的民族政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开发的政策性因素。
(3)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在治理边疆时遇到的新问题,并概括清朝边疆治理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历代王朝边疆治理的共同作用。
2024-03-18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合格性考试模拟(四)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