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国家“大一统”作为中国历朝历代统治者的治国追求与圭臬,是其治国理政的核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一统”思想虽然形成于先秦时期,但具体付诸实施则是秦汉时期,汉武帝“大一统”思想在第二次出兵调节百越之间矛盾时已经形成,其后,汉武帝将其用于指导构建“大一统”王朝的实践,实践的对象首先选择了改变与匈奴的关系……可以说,汉武帝构建“大一统”王朝的实践不仅奠定了多民族国家中国疆域形成的基础,也积极推动着多民族国家中国的发展和最终形成。

——摘编李大龙《汉武帝“大一统”思想的形成及实践》

材料二 唐王朝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以各边疆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围作为羁縻府、州行政区划的基础,并在众多的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由都护府直接管理,再统于唐王朝中央政府。为了维护辽阔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还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采取和亲和册封政策,以改善或加强与边疆民族的关系。这些制度和政策以怀柔、招抚为主,体现了唐朝统治者的理念和气度。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三   清入关后,密切关注边疆事务,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把边疆与内地的整体联系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从疆域大一统进入政治大一统,并在边疆民族地区形成了持续稳定、统一的政治局面。为了树立“大一统”正统王朝的形象,清朝抽去了“大一统”理论中“华夷之辩”的内容,将之改造为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较成功地解决了两千多年来困扰历代王朝的边疆“内患”问题,促进了国家的统一。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至清代最后完成,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数千年发展的一个大结局。

——整编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汉武帝时期在“改变与匈奴的关系”方面汉朝的实践活动,并简述汉武帝构建“大一统”王朝的意义。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措施和理念,并简要说明唐朝的繁盛与民族交融之间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大一统’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概括清朝辽阁疆域的历史价值。
2022-11-06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十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从张家口的兴起与发展,看中国古代地方与边疆治理。

材料一   古代时期张家口的历史沿革(部分)

时期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

北部为匈奴与东胡居住地,南部分属燕国和代国

秦朝

南部属代郡、北部属上谷郡

汉朝

汉初属代国,部分属上谷郡;汉武帝时属并州代郡

唐朝

北属突厥地,南多属河北道妫州、新州

宋朝

先后属辽之西京道、金之西京路

元朝

属中书省上都路宣宁府与顺宁府

明朝

封皇子朱德为希王,就藩宣府,张家口为长城防线九边重镇之一

清朝

隶属直隶省

材料二   “俺答封贡”之后,明政府在九边设置互市11处,张家口为其一。由张家口至蒙古库伦(现在蒙古国的乌兰巴托)的张库商路逐渐畅通。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廷给噶尔丹的敕书规定可在张家口等处贸易。康熙三十年,清政府开张家口、杀虎口等五口,内地商人可到蒙古地区贸易。《尼布楚条约》规定俄商执有“路票”者可往来贸易。此后逐渐形成了一条由恰克图(现属俄罗斯)—库伦—张家口至北京的贸易路线。乾隆末年的《闻见瓣香录》记载:“张家口为南北交易之所,凡内地之牛马驼羊多取给于此。贾多山右人(山西人),率出口以茶布兑换而归。又有直往恰克图地方交易者,所货物多紫貂、猞猁、银针、海貂.……以及哈喇明镜、阿敦绸等物。”

——摘编自《明清时期草原丝路沿线城市张家口的发展与职能演变研究》等


(1)阅读材料一,根据张家口的历史沿革,概括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趋势。“汉初属代国,部分属上谷郡”体现了汉初怎样的地方行政制度?并结合所学,简述汉武帝为强化集权在政治、经济、思想上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清代前期张家口商贸枢纽地位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
2022-06-27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自古以来,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就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不可回避的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朝宣政院“掌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与中书省等同为四大中央政府机构。官吏铨选、机务处理都直接对皇帝负责,不必经过中书省。遇吐蕃有重大问题,则派设行宣政院前往该地处理。

清初统治者高度重视蒙古事务,入关前便设立理藩院专司其事。入关以后,随着边疆各地与内地和中央政府关系的加强,回部、番部(藏族)事务,及与俄罗斯、廓尔喀的外交事务也划归理藩院管理。理藩院级同六部,设尚书、侍郎各官。理藩院的设置及其工作,帮助清朝实现了对东北、北方、西北、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避免了明代曾经出现的边疆战争不绝、动荡不宁、各族叛附不定的局面,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元宣政院和清理藩院在政治地位和职权范围方面的异同。

材料二       作为独立立法体系的国家之间的法律——国际法是近代欧洲的产物它是以独立主权的国家为基础的。

1648年三十年战争结束、《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订立之后,在欧洲出现了为数众多的独立主权国家。这个公约标志着近代国际法的产生,使国际法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摘编自邓正来《王铁崖文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国际法原则确立的过程。

材料三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事关民族工作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做出了全面布置。

——摘编自《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13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时期我国民族工作主题,并指出中共十九大以来,我国民族工作新的内涵和重大历史使命。
2022-12-11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知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中国历代政权沿着“大一统”的脉络一路践行,最终推动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贾谊《过秦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秦如何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

材料二   清朝建立的大一统,与秦始皇建立的大一统不一样,不再是“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而是在一个多民族的帝国内部创造了一个双元的政教制度。在汉族地区的本部十八省,清朝继承了历代的儒家礼乐制度,以华夏文明治理华夏;而在满蒙藏边疆地区,乃以喇嘛教为共同的精神纽带,在治理方式上更具有多元、弹性和灵活性,以保持历史的延续性。

——摘编自许纪霖《多元脉络中的“中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清朝专设掌管“满蒙藏边疆地区”民族事务的机构,并列举清朝前期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而采取的具体措施。
2022-11-1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北G2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89~2018 年,是中国边疆研究的热潮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秉承历史传统,承袭了“恩威并施,羁縻治之”的治理政策,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怀柔远人,义在羁縻”的政治制度——羁縻府州制。唐朝的羁縻制度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在唐朝军事力量笼罩之下的地区设立的羁縻州、县,其长官由部族首领世袭,内部事务自治,并进行象征性的进贡,但要忠于中原政府、不得吞并其他羁縻单位和内地州县,以及按照要求提供军队等,实际上中原政权将其视为领土的一部分,文书用“敕”;第二种是所谓的内属国,如疏勒、南诏、契丹等,一般封为都督或郡王,有自己的领土范围,但是其首领的政治合法性来自于中原政府的册封,不能自主,中原政权将其视为臣下,文书用“皇帝问”;第三种是所谓的“敌国”和“绝域之国”,如吐蕃、回纥、日本等,虽然可能亦有册封,然多为对现实情况的追认,其首领的统治合法性并不依赖中原政权的册封,中原政权的文书多用“皇帝敬问”。

——摘编自李振中《初唐夷夏观、藩属观、天下观与极盛疆域的形成关系论略》

材料二       下表1989~2018 年 30 年边疆研究高频关键词统计


聚类主题词高频关键词
边疆重点地区新疆、清代新疆、新疆建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云南省、云南边疆、云南边疆民族地区、西藏、拉萨、日光城、噶厦政府、达赖喇嘛、十三世达赖喇嘛、蒙古、内蒙古、蒙古地区、黑龙江、黑龙江流域、黑龙江省、广西、海南岛、海南
边疆关注时段清朝(清代、清朝、乾隆、清政府、清代前期、清廷、明清时期、康熙帝、雍正帝、乾隆朝)、明代(嘉靖、万历、明初、明廷、朱元璋)、唐朝(唐代、唐王朝、唐前期、隋唐时期)、元(元代、成吉思汗)、汉(秦汉、西汉、西汉王朝、汉武帝、两汉、东汉)
边疆治理边疆治理、边疆政策、治理、边疆教育、对策、边疆问题、改土归流、宗藩关系、治边思想、屯田(制)、经略、土司制度、伊犁将军、驻藏大臣、社会治理、国家治理、政策、理藩院、羁縻州府、西藏地方政府、安西四镇、策略、黑龙江将军、朝贡关系、朝贡贸易、卫所、天下观

——改编自朱尖《中国边疆研究学术热点、特征与边疆内涵认知》

材料三在清朝的前 150 年,领土较明帝国增加了一倍多,并大部分遗留给 20 世纪的后继者,被视为今日中国的疆域。中国自身历史的一些产物,被积极地移植到边疆地域,而作为文明人类社会的典范。

——摘编自(加)卜正民等《哈佛中国史·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唐王朝实施羁縻政策的特点及其意义。
(2)指出材料二中边疆研究最突出关注的地区,说明关注该问题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3)分析材料二、三,结合所学说明清朝在边疆治理上的贡献。
6 .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祖国统一是每一位炎黄子孙的责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前期,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多次出兵平定西北边疆叛乱,完成了对新疆、西藏的完全统一,击败沙俄侵略,收复台湾,在承认中央王朝统治前提下,允许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有限自治;不同地区颁布了如《理藩院则例》《蒙古律例》《回疆则例》《西藏通则》等相应的法律;各地因俗设官(制),如驻藏大臣、军府、盟旗等;对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用封爵、给俸、联姻、朝觐等措施加强联系;不断赐封喇嘛教领袖、在蒙藏地区形成了达赖、班禅、哲布草丹巴、章嘉四大活佛系统;蒙古族集中生活地区划定牧区、屯田(新疆)、实行招民开垦(西南地区)等,大力发展边疆经济。

——摘编自马汝珩、马大正主编的《清代的边疆政策》等

材料二: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军闯入基隆港,重炮轰击沙湾炮台;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翌年,法军进攻台湾;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面对列强的侵略,台湾军民奋起反抗。在鸦片战争中,台湾军民的抗争,有力地配合了祖国大陆的反侵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军民掀起反割台斗争。此后,在日本统治台湾的50年里,台湾人民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从未停止过。……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在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10月25日,台湾光复。从此,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省,回到祖国怀抱。

——摘编自周文顺《近代反侵略斗争中的台湾与祖国》

材料三:“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必须坚持“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9年10月31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代前期边疆治理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政府收复台湾后治理台湾的主要政治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选择其一进行阐述:①请写出反割台斗争中黑旗军的首领,并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②请写出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具体时间(需写出年月日),并概述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一国”与“两制”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九二共识”的重要内容。
2022-10-14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十校联盟2023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中华民族五干年的发展史,是一部各民族共同推动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奋斗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西汉在修复秦长城的基础上继续向西北大规模修筑长城。“北边自敦煌至辽东万一千五百余里,乘塞列燧……(匈奴)攻之,而不能害。”“自敦煌西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往往起亭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汉两将军大出围单于,所杀虏八九万”,是后,匈奴远遁,而慕南无王庭。

——据《史记》、(汉书》整理

材料二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清朝政府在继承中国历代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对边疆地区行使主权,进行有效的管辖,将一个清晰完整的中国边疆展现在世界面前,在近代以前奠定了中国疆域的版图。

——摘编自成柒德《清代前期边疆通论(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时期向西北地区拓展的重大事件。
(2)根据材料二,分析元朝行省制度有何创新?除行省制度外,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元代对吐蕃、西域、台湾是如何管理的?
(3)有学者指出:“‘康乾盛世’,固然是封建社会的又一次太平盛世、繁华高峰,但又是一个不完美的盛世。”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康乾盛世”时期,清朝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开拓和巩固。概括清代前期巩固疆域的主要措施,以及清朝疆域奠定的历史意义。
8 . 千百年来,追求和维护国家统一,始终是萦绕在无数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情结,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价值取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王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实现了新的统一。秦王朝在国家治理形式上采取中央集权模式, 改变旧的世袭分权导致的分治状态,从制度层面强化了国家统一的政治形态和文化意识。秦汉时期是倡导国家统一的文化意识的成熟期,统一被视为天之经地之义,所以汉初董仲舒鲜明地指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摘编自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



《元朝形势图》

材料三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统治者为稳定和巩固国家疆域进行了不懈努力。近代中国的版图在这一阶段基本奠定。清朝的统治疆域西跨葱岭,西北到达巴尔喀什湖北岸,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的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成为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

——人民出版社《历史》必修一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秦王朝“从制度层面强化国家统一的政治形态和文化意识”的表现,列举汉武帝实现思想一统的举措,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2)观察《元朝形势图》,指出元朝疆域的特点,并说出元朝为巩固疆域的大一统进行的制度创新。
(3)结合所学简述康雍乾时期统治者对西藏地区治理的主要举措,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前期国家疆域奠定的重要意义。
2022-11-22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五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我国古代的边疆治理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元狩二年,长城从令居修到了酒泉郡。元封元年,长城又从酒泉郡修到了玉门关,并建造了观察敌情的亭障。太初三年,又做居延塞以伸展至酒泉郡。……所建亭障耸于高岗,起伏且错落。李广利……调吏士数百在轮台及渠犁屯田,积蓄粮食,以供汉帝国使者之用。

——摘编自朱鸿《英雄在线:丝绸之路的开辟者和捍卫者》

材料二   唐朝建立,正值突厥势力强盛。东突厥政权连年发兵,侵扰唐朝北部边地。一部分朝臣提出“请修古长城,发民乘堡障”。唐太宗明确表示反对,“突厥灾异相仍,颉利不惧而修德,暴虐滋甚,骨肉相攻,亡在朝夕。朕方为公扫清沙漠,安用劳民远修障塞乎!”贞观三年冬天,唐太宗以颉利可汗背信援助梁师都的地方割据政权为由,命李靖讨伐东突厥。贞观四年,唐军大胜突厥。

——摘编自冯雨晴《唐太宗安边政策与治理模式述论——以处理与东突厥、薛延陀政权关系为例》

材料三   在封建社会,“国家化”指中央王朝自上而下地对边疆地区进行控制的“一体化”整合过程。改土归流之后,新设州县土民争相纳赋、当差、入学,土民所修宗谱的族规、族训中,“输国赋”“急赋税”等都是最为常见的条款。土司制度之下,土司辖区各民族文化与外界文化区隔,清王朝在改流区大力推动儒家文化精神的全面传播,但并不要求在具体文化内容上整齐划一。以儒家文化精神为内核、多元文化内容并存的“一体多元”新文化模式逐渐确立。

——摘编自莫代山《改土归流与区域社会的“国家化”》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汉武帝时代重修长城向西延伸的最远地点,分析汉武帝治理长城沿线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讨伐东突厥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唐太宗安定北部边地的措施。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释:①概述清代改土归流的阶段特征,从“国家化”的角度,说明改土归流的历史意义。②指出清朝中央设置的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名,概述清朝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
2022-05-07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历史模拟卷(浙江卷)
10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康熙帝)曰:“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服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雍正帝)谕内阁:“中国之一统始于秦氏,塞外之一统始于元氏,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也。”“康乾盛世”时期.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巩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统治管理也取得了突出成就,在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

——摘编自《清实录》、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阅读材料二,指出康熙帝实现“边境自固”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从“幅员”角度概括康雍乾时期统治者的突出贡献。
2022-03-29更新 | 159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3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康熙帝、明清故宫、颐和园、长城)-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抢分秘籍(浙江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