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康熙在台湾设立台湾府,在客观作用上的相同点是(     
A.将台湾地区置于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下B.巩固清朝的海防
C.维护国家主权D.让台湾与中央政府处于对峙状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清代荒政制度规定,根据灾荒等级对地方实行不同程度的田赋蠲免或缓征。下图为1799—1910年云南有蠲缓田赋之州县厅次统计图,如图所示。由此可知(     
A.清政府重视边疆地区的发展稳定B.云南地区人地矛盾问题十分严重
C.清朝时期社会救济制度全面完善D.经济重心南移加速西南地区开发
2023-01-05更新 | 300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时上(明成祖朱棣)念机务(机要事务)殷重,欲广聪明,措(治理)天下于理也,乃 开内阁于东南门,简诸臣为耳目。复每日百官奏事退,内阁臣造膝前(到皇帝面前)密勿谟画(认真 谋划),率漏下数十刻(工作到很晚)。诸六部大政,咸共平章(共同商讨处理)。

——(明)涂山辑《明政统宗》

材料二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大和门外,值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清)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成祖设置内阁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内阁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机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军机处有哪些职能?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趋势。
4 . 雍正在设立军机处的同时。把“办理军机处”的银印收到内廷,并规定:凡需盖章的文件,皆应由值班章京亲自到内奏事处“请印”,用完后上交印章。雍正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A.提高决策保密性B.强化君主专制
C.削弱军机处地位D.规范中枢行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乾隆五十八年(1797年),清廷颁布《钦定西藏章程》,规定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地位相等,为西藏地方政府的决策者;达赖、班禅及各呼图克图的灵童转世,必须在驻藏大臣的亲临监视下,集众喇嘛采取“金奔巴瓶”抽签的方式来决定。这一章程的颁布(     
A.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B.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理
C.说明驻藏大臣地位最高D.消除了西藏地区的社会矛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清朝,只有五品文官和四品武官以上的官员才能佩戴朝珠。而军机处任职的人员无论等级高低,都可佩戴朝珠,乾隆时规定“嗣后凡不可挂朝珠官员挑入军机处走动,亦照此例”。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军机处(     
A.任职人员的品级较高B.是内阁的重要补充机构
C.提高了皇帝决策效率D.是加强皇权的重要工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鼎革之际,有不少“不肯事清”的中国人,跟随海外贸易的航路逃往国外。清初,清统治者将这些不肯事清的所谓“汉人”的华侨视为“背弃祖宗庐墓”的“莠民”和“自外王化”的“弃民”。“华侨入海,非奸则盗”“不是通番,就是叛逆”。为防止沿海人民出洋增强寓居海外“汉人”的力量,清政府对海外贸易及华侨出入国采取了严厉的限制措施。对于荷兰、西班牙等殖民主义者在殖民地大肆屠杀华侨的暴行,清政府不闻不问。

——摘编自许肇琳《试析清代前期华侨政策及海外移民转变》

材料二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在秘鲁等地的华工及华侨受到大规模的、骇人听闻的迫害,清政府立即与秘鲁、西班牙政府进行交涉,并派出容闳等官员前往该地进行实地调查取证,并于1874年与秘鲁订立“查办虐待华工专条和商约”,使西班牙等国作出了一定的让步。

随着与海外联系的加强,清廷特别是洋务派逐渐认识到:侨居海外的华侨绝大多数都是被生活所迫才出国的。他们虽侨居海外,身在异邦,却心系祖国。在新加坡,“华民十五万,富甲各埠,除衙舍公产外,所有实业,华人居其八,洋人仅得其二”。1905年,陈宝琛发起组织的福建全省铁路有限公司,南洋华侨投资就达200多万元。

——摘编自韩小林《论清代华侨政策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初期与晚期清政府对待华侨态度的差异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华侨政策调整的重要意义。
8 . 下表是1793年《新订西藏章程二十九条》关于驻藏大臣职责的部分内容(     
(二)今后邻近各国来西藏的旅客和商人,或达赖喇嘛派往域外人员,须该管主脑呈报驻藏大臣衔门签发路证,并在江孜和定日两地方新派官兵检验。
(五)关于军队编制代本下设甲本、如本和定本等,由驻藏大臣和达赖喇挑选年轻有为者允任。
(八)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收入及开支,驻藏大臣每年春秋两次进行审核。这表明清朝驻藏大臣。

A.改变了清朝边疆总体治理方略B.巩固了平定大小和卓的成果
C.强化了中央政府对藏区的管理D.直接负责西藏宗教行政事务
9 . 相传,历经乾、嘉、道三朝的曹振镛,靠着“多磕头少说话”得到几代皇帝赏识。当军机大臣商议军国大事时,若表现得过于有主见,则容易因言获罪,做不了官场“不倒翁”。该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     
A.官僚队伍的腐化B.社会风气的败坏
C.皇权专制的强化D.文字狱的常态化
10 . 清朝前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如图),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这一制度(     
A.表明内阁决策权不断扩大B.导致了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
C.标志着相权得到空前加强D.强化了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