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康熙在台湾设立台湾府,在客观作用上的相同点是(     
A.将台湾地区置于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下B.巩固清朝的海防
C.维护国家主权D.让台湾与中央政府处于对峙状态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开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地方行政体制是郡、县两级制……秦有四十多郡,中央直接管理问题不大,西汉时疆域逐渐开拓,郡国的设置日益增多。汉武帝时达到了一百多个,中央直接管理就有些麻烦。于是,武帝时全国设十三部(后亦称州),设部刺史,再加上京城的司隶校尉,共十四个……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州刺史或州牧成了地方割据势力,从此,魏晋南北朝的地方行政机构变成了州、郡、县三级……机构重叠,人员膨胀,所谓"十羊九牧",十分不便。

——摘编自宁可《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材料二   晚清以来,流民大量涌入东北,清政府也逐渐放宽封禁政策,招民开垦,以加强对东北地区的开发。日俄战争后,边疆局势急剧恶化。面对“外有强邻逼处,内有马贼横行”的危局,从封疆大吏到普通知识分子,纷纷呼吁清政府改革东北地区的军府制度。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廷裁三省将军,设立东三省总督,总督之下设三巡抚,分管奉天、吉林、黑龙江行省,行省下分设道、府、厅、州、县等地方民治机构。其中,东三省所设之道,多数为分巡道兼兵备衔,道员兼辖招民招垦、旗民交涉以及蒙务、商务、税收等。道本身具有监察职能,部分道还受理中外交涉事务。道的设置有益于东三省由军府制向行省制过渡及开发边疆、缓解危机。

——摘编王景《清末东三省道设置与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时期地方管理机制变动的主要原因,并说明汉代及之后地方行政机构层级增多带来的不利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政府改革东北地区行政制度的原因,并简析晚清政府在东三省设置道的作用。
3 . 处理好民族关系历来是各朝代政权实施治国理政,追求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北魏改革】

材料一   孝文帝日:“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引自《资治通鉴》


【唐皇长策】

材料二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肤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清帝奇功】

材料三   1761年,居住在伏尔加河下游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举行反抗沙俄的起义,遭到沙皇军队的残酷镇压。在生死存亡之秋,首领渥巴锡等率部众于177010月再次发动了反抗沙俄的武装起义,他们高呼:“我们的子孙永不当奴隶,让我们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去!”经长途跋涉,东归祖国。受到了乾隆皇帝隆重接待和妥善安置。

——岳麓版《教学参考书》


(1)北魏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建立的北朝政权,它在孝文帝改革时对鲜卑等少数民族实行汉化政策。材料一体现了汉化政策的哪一方面?汉化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体现了唐朝政府对于民族关系怎样的态度或政策?试举唐与吐蕃交往的二例予以说明。
(3)材料三反映了清朝皇帝对于少数民族的爱国义举一种怎样的态度?此外,清朝前期。为维护国家统一,在处理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关系上还采取了哪些方式?请举例说明。
2022-12-07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2022-2023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有学者认为,缔结《尼布楚条约》后,清朝和俄罗斯基本上是按照两国之间的条约或者章程以对等的方式进行的。除了重大的杀人、劫掠案件之外,两国互相移送对方罪犯给对方边境官员进行惩处。在涉及司法问题上,显示了尊重对方法律的对等精神。材料表明该学者认为《尼布楚条约》(     
A.完善了清朝的刑事法律体制B.终结了传统的朝贡外交体制
C.带有一定的近代国际法精神D.解决了中俄的东段边界纠纷
2022-11-03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代中央政府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下列属于中央政府加强对新疆地区实行有效管辖的是(     
①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②唐朝设置安西、北庭都护府
③元朝设宣政院                 ④清朝设伊犁将军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22-09-28更新 | 1003次组卷 | 25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州汪清县汪清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相传,历经乾、嘉、道三朝的曹振镛,靠着“多磕头少说话”得到几代皇帝赏识。当军机大臣商议军国大事时,若表现得过于有主见,则容易因言获罪,做不了官场“不倒翁”。该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     
A.官僚队伍的腐化B.社会风气的败坏
C.皇权专制的强化D.文字狱的常态化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代丞相、宰相均拥有法定的权力,他们不仅"综理政务,统率百僚",而且对皇帝也具有某种制衡的权力,因而皇帝有时也怕他们三分;而明代阁臣,包括首辅在内,其初只备皇帝顾问,仁宣后虽说拥有主票拟的权力,但票拟所提出的意见能否实行,却最终取决于批红,况且其中还有很多是属于奉命票拟。因而阁臣的权力决非是法定的。实际上阁臣权力的大小,完全取决于皇帝对他们的信任程度,也容易受到其它各种因素的干扰,不同的皇帝,授予内阁权力的大小就不一样;即便是同一皇帝,阁权前后之变化有时也很大。

——关文发颜广文:《明代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二   军机大臣主要是承受谕旨,然后回堂拟写。起先都由大臣亲自主稿,后来才改由章京草就,大臣改定,经皇帝认可后,按照谕旨的性质,或用“明发下谕”,或用“寄信上谕”,分别交送发出。在军机处的职责中,还包括奉旨交“议大政”,“谳大狱”,稽核兵马钱粮,拟定外藩、亲贵大臣赏赐事宜,考定典章制度等等。其中最引起人们注意的是人事谐询权,凡自大学士以下各部尚书、侍郎,以至总督、巡抚、将军、提督、总兵、学政、道府等官出缺递补,取代吏部,由军机大臣开具名单,呈送皇帝点定。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0卷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内阁与丞相的区别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军机处的职权及其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清初,台湾迎来了两次重要的移民高潮。一次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数万明朝的遗民移民到那里垦殖,使台湾基本进入农耕社会。第二次是台湾被清朝收复后,“民之渡台如水之趋下,群流奔注”,使台湾有了更大发展。这两次移民高潮(     
A.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控制B.冲击了传统的闭关锁国政策
C.丰富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内涵D.驱逐了西方殖民者残余势力
2022-08-23更新 | 546次组卷 | 53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学程考试历史(文)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朝已开始出现“小行人、象胥、掌客、怀方氏”等具有周边民族事务管理性质的官职,秦朝正式在中央设置管理民族事务的“典客”。汉承秦制,汉武帝时期设置属国都尉,具体管辖归附及内属的边疆民族。唐朝边疆民族的首领可管理府州的具体事务,但需向唐王朝缴纳贡赋,统于唐王朝的中央政府。此外唐王朝还在边睡地区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妥善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元朝在吐蕃采取“政教合一”政策,在中央设置管理吐蕃事务的帝师和宣政院机构;在元朝兴起之地漠北,设岭北行省,基本行政单位仍是蒙古传统建制,并部署军队,戍守的同时进行屯田。明朝靠近内地的少数民族统治区减少,明政府直接控制、委派流官的地区增加。清朝在边疆全面推行郡县制和修订相关法规,强化边陲管理的同时,还鼓励内地百姓外迁至边疆谋生与开垦。

——摘编自谷家荣罗明军《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历谱识认》

材料二   19世纪以后,清政府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维持衰退中的国内政治、经济体系,保卫边疆安全的能力逐渐低落,导致面临深刻的边疆危机。对此,清政府通过推行一系列边疆内地一体化政策来“昭示主权”,比如在新疆、台湾等边疆地区设省。日渐减少的财政收入使得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海防”和“塞防”之争,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海防大门之后,面临着海疆危机,传统的边疆观不得不进行转变,清政府开始筹办近代海军。但是这些迫于外部压力之下的政策转变,忽略了边疆地区的实际情况,清末边疆政策的失误也非常明显。

——摘编自施润棋《清末我国边疆治理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边疆危机出现的原因。
2022-06-27更新 | 2070次组卷 | 35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第四中学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嘉庆七年(1802),户部侍郎兼管钱局二品大员周兴岱任江西主考时,却以南书房行走(即在南书房当值的官员)的身份擅发告示,收受贿赂。这反映当时(       
A.君主的高度集权B.官员俸禄入不敷出
C.南书房地位提高D.中央吏治十分混乱
2022-06-08更新 | 5847次组卷 | 51卷引用:吉林省通化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