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1689年《尼布楚条约》签订之时,清朝有一些加强东北边防、设立中俄界碑、绘制实测舆图等边界观念。之后,议政王大臣等将中俄平等的划界订约修饰成清朝对俄国的一种恩惠;乾隆要求沙皇对其臣服,对俄政策重回“朝贡礼”路线。这表明(     
A.传统边界因中俄订约划界而动摇B.天下观念的持续稳固与强化
C.中国近代国界观念的形成受制约D.清朝疆土频遭割让藩属丧失
2023-10-05更新 | 1466次组卷 | 29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图为我国古代北方边疆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内地关系的三种模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模式一下民族战争非常频繁导致民族关系持续恶化
B.模式二下少数民族政权加速封建化并实现国家统一
C.模式一、二下少数民族内迁导致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D.模式三下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继续得到巩固与加强
2023-02-25更新 | 196次组卷 | 44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尼布楚条约》确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上述材料表明清朝政府(     
A.开始管辖东北地区B.努力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C.开始管辖西藏地区D.运用法律手段管辖边疆
2023-01-07更新 | 459次组卷 | 33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3月份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针对众多的边疆民族,唐王朝确立了遍布于东西南北各边疆民族地区的羁縻府州制度,并在众多的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统于唐王朝中央政府,为了维护辽阔的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确立起军镇屯戍制度,但另一方面,唐王朝对边疆民族采取的和亲政策次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也是历代王朝所无法比拟的,将公主嫁与吐蕃、契丹、回纥、突厥等边疆民族的首领,加强了和这些边疆民族的关系。唐王朝为了巩固对边疆的统治,还采取了积极开发的政策。对于边疆民族的求学要求,唐王朝也都予以满足,不仅妥善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而且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边疆民族。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明代后期颜恩齐、郑芝龙即在台湾建立了汉人政权,后又落入荷兰侵略势力手中,又再次由郑成功收复,成为地方割据政权。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王朝平定台湾,迫使郑氏归顺并献出台湾岛,从此台湾开始纳入王朝政治有效管理疆域之内,成为统一大业实现的又一重大历史性标志。而以国家大一统地缘政治格局为依托,随着西方列强的不断入侵,海疆与其他内陆边疆的连环性关系也日趋明显,遂有海防与塞防孰轻孰重的朝野纷争,争论的结果是将海防塞防兼顾定为基本国策,反映海疆秩序的建构也开始成为十分重大的国事问题。

——摘编自张新民《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经验的反思与总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代加强边疆治理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边疆局势发生的新变化。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得出的启示。
2023-01-04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691年5月,康熙在多伦诺尔召集蒙古喀尔喀三部贵族会盟,明确规定喀尔喀蒙古须遵行清廷的法令,并废除喀尔喀三部旧有名号,留汗号,依次授以汗、亲王、郡王、贝勒等爵位。清廷的做法(     
A.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B.完成了蒙古社会的转型
C.表明清朝秉持民族平等的政策D.扩大了蒙古贵族的权力
2023-01-04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所示为清代军机处设立后的权力结构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清代(     
A.军机处的办事效率高B.权力分配服务于皇权专制
C.内阁地位高于军机处D.中枢机构的设置较为紊乱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在统一全国后,不断改进对边疆的治理方式,适时加大治理力度。清政府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立法主要采取三种形式:皇帝谕旨、臣工条奏及则例、条款。时人称“立法因地因情、断狱从俗从直”“罪名项目较多、刑罚种类较少”“人命案‘罚服’完事,抢劫案斩绞了结”“对士官同罪异罚,按等级从重论处”“禁止对外通婚,维护封建夫权”“军律占一定比重、官兵民都受其约束”。

材料二 在1912年 1月1日,孙中山在发布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书中强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规定 22行省及西藏、内外蒙古、青海为中华民国领土。1912年8月13日,北京政府外交部就有关中国对东北、蒙藏的主权问题,向英国、俄国、日本的驻华临时外交代表,发表了声明:东北、蒙、藏地区是中国领土,主权归中华民国所有,这些地区不能擅自与外国签订条约;蒙、藏的分裂活动,外国势力不能支持。

——摘编自段金生《民国时期北京政府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述论》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清朝边疆立法的特色及其形成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民国时期的边疆治理特点及其原因。
2022-12-19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在恢复分封制的同时,仍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边远地区也不例外。各边郡置郡守一人,其下设有丞和长史,边郡的官吏称为“边吏”。南方边郡地区民族关系错综复杂,郡太守的主要任务是协调各民族内部的关系,帮助他们发展经济,移风易俗。南方边吏任职时间普遍较长,且无固定的任期。此外,在南方,以内郡人治理西南地区的北部诸郡,以西南地区的北部诸郡人治理其南部诸郡,但地方大姓在当地社会的影响也非常大,一些大姓家族甚至把持了地方政权。

——摘编自颜雅彬《略论汉代的边郡制度》

材料二   清军入关后,在疆域统一进程中逐渐发现,由明代继承而来的职官制度无法满足边疆治理需求。为此,清朝建立之初,在边疆官员来源上采取就近推升的方法,由督抚根据地方形势,推荐就近官员升任,“四川有缺,在于陕西附近推升;广东有缺,在于福建附近推升”。为缓解边疆“缺官”问题,对愿赴边疆的官吏适度放宽选任条件,并予以优抚。“顺治十二年(1655年),题准,福建、广东、四川、湖南地方边远,不拘科分,即准拣选。”清初沿用考满制度,边疆地区将边俸制度与考满制度配合使用,通过缩短考察年限,为边疆官员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顺治十三年(1656年),兵部尚书王永吉提出的“缩减边俸考满较俸年限”建议被采纳,边俸制度进行了相应调整。

——摘编自戴龙辉《从边俸到边缺:清代边疆官员选任中的制度演替》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南方边吏任职的特点及弊端。
(2)根据材料二,归纳清初边疆官员选任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
2022-12-1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颁布上谕,令“外洋红毛等国番船”“番商"只能在广东通商,不得再赴浙江、江苏等地。这一政策(     
A.断绝了中外贸易往来B.使得中国和世界脱轨
C.废除了朝贡贸易体制D.防止了白银持续外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为军机大臣一天的办事程序。这说明(     
发折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军机处
见面军机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
述旨将皇帝旨意拟成圣谕交皇帝御览
过朱皇帝朱笔改定奏折
交法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
开面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
A.君主高度集权B.中央出现权臣C.等级结构森严D.决策规范透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