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明万历年间“瓷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     
①流动人口众多②制瓷业发达   
③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2021-05-20更新 | 172次组卷 | 51卷引用:北京市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图为明代苏杭地区居民身份结构示意图,这反映了该地区
A.工场手工业占重要地位B.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普遍
C.商人群体社会地位降低D.自然经济丧失优势地位
2021-02-12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四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清代《永禁机匠叫歇碑》记载:“苏州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上述材料说明苏州
A.地区性社会分工扩大B.生产力水平提高
C.商品经济高度发展D.出现了雇佣关系
2020-08-16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普通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测验历史试题
4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材料一 东亚农业有上万年的历史,以中国为典型代表。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已经形成以粟、黍、稻、麦、豆、麻为主的种植业结构,由此奠定了明代以前主要粮食作物种类的基础。

——摘自杨共乐主编《历史长河中的人类社会》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人最早培育出的两种粮食作物名称,列举一项唐朝发明的耕地农具。

材料二   在汉末之前, 中国食用油主要以动物油为主,辅以少量大麻油。“张骞外国得胡麻(即芝麻)”,之后逐步推广。到了《齐民要术》成书的年代, 以芝麻为主的植物油生产加工就很普遍了。唐宋时期,食用油作坊兴起,食用油商品化趋势增强。

油菜在元代传入我国,并逐步取代了芝麻的地位。来自美洲的花生引入后,种植范围逐渐遍及全国。20 世纪初,榨油机器传入,使原本手工榨油机榨不出油的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在北方逐步取代了芝麻的地位。

——摘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等


(2)依据材料二,填写《中国古代至近代油料作物的种植及加工发展历程简表》。
角度重要转折期史实
农作物结构中的地位       芝麻等从附属于粮食作物变为独立的油料作物
油料作物的
       
元朝南方以油菜为主;北方以芝麻为主
明清南方以油菜、花生为主;北方以大豆、花生为主
食用油加工技术或手段近代       

材料三 占据苏州的张士诚最终被朱元璋打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苏州的粮食短缺。南宋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但南宋以后苏州地区谷物的供给开始依赖湖广地区。明中后期,苏州城内西部是商业区,东部是织染工业区。有钱人在城东出资建立机房, 雇工织造。1601 年,朝廷派孙隆赴苏州增收税金,计划对每台织机征银三钱,或对每匹绸缎征银五分,每匹纱征银二分。听闻此消息,机户纷纷停业,解雇织工。织工聚众抗议, 由此引发纵火伤人。

——摘编自【日】宫崎市定《明清时期的苏州与轻工业的发展》


(3)依据材料三,概述明代苏州经济发展的特点。
2020-07-16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

材料二   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西台漫记》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

材料四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四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

材料五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


(2)根据材料三、四、五,概括明清时期的主要经济政策。

材料六   “农为天下之本分,而工贾皆其末也……工贾取其利,而失之义,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雍正王朝》


(3)材料六反映了什么思想?请简要评价此思想。
2020-04-30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南区)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6 . 下列关于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明朝中后期在江南稀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②清朝资本主义萌芽壮大,生产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
③机户、机工的出现标志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④腐朽的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020-02-11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测验历史试题
7 . 清康乾时期,苏州帐房“散发丝径,给予机户,按绸匹计工资。机户织成绸缎,送归帐房批售,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恃帐房为生。”这说明
A.当时手工工场失去独立发展的条件
B.帐房就是手工工场主的财务管理机构
C.商人进入入生产领域
D.帐房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2020-02-09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宣武区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B.“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C.“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之廛”
D.“借间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2020-01-09更新 | 703次组卷 | 68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南区)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9 . 万历二十一年(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因苏州民变上疏皇帝,内中提到:“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之,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材料主要反映了苏州
A.人们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
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地方官员与商人勾结欺压百姓
D.大量产业工人罢工
10 . 清朝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其中的“机户”和“机匠”之间的关系应是
A.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B.基本上是纯经济关系,属于雇佣关系
C.地主与农民的关系D.相当完善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