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每个时代都会有一批在各个领域创作出惊世之作的伟人,他们所留下的一份扮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既没有时空界限,也没有地域之分,像星斗辉煌于当时,也像阳光灿烂于今天。这些人,我们称之为大师,这些伟大的作品,我们称之为经典。《30部必读的名人传记经典》这部著作里记录了包括以下人物:①孟子、②柏拉图、③程颐④顾炎武、⑤但丁⑥孟德斯鸠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上述人物中至少选取三人构成一个主题,并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正确)
2022-02-14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顾炎武认为,在西周时期,天子、公、侯、伯、子、为,并不是天生的尊贵。他们管理国家事务,与老百姓一样,也是抓劳动吃饭,“禄”是他们为老百姓工作而取之于百姓的报酬。 顾炎武的主张
A.意在实现君臣关系地位平等化B.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C.为否定君主专制寻找历史依据D.旨在论证爵禄制的合理性
3 . 郡县制度

材料一   唐朝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

材料二   明末清初顾炎武在《郡县论》说:“封建之废,非一日之故也,虽圣人起,亦将变而为郡县。”

材料三   学者钱穆说:“秦汉以来的郡县制,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统一国,此项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概括柳宗元和顾炎武对郡县制度看法。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钱穆观点的认识。
2022-01-17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明清时期,李时珍十年中多次远行,踏遍青山尝百草;徐霞客头戴“远游冠”,手拄铁杖,游遍“九州五岳,问奇名山大川”;顾炎武遍游华北,写下《天下郡国利病书》。这些学术考察旅游活动
A.深受宋明理学思想的影响B.反映市民阶层的需求
C.旨在总结古代科技的成果D.体现文人的闲情逸致
2022-01-12更新 | 1036次组卷 | 30卷引用: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写道:“对于明朝之亡,认为是学者社会的大耻辱大罪责,于是抛弃明心见性的空谈,专讲经世致用的实务。他们不是为了做学问而做学问,是为政治而做学问。”与材料相符合的思想主张是
A.存理去欲B.明道救世C.格物致知D.离经叛道
6 .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顾炎武则认为:“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据此可知二者都
A.主张取消中央集权B.关注现实政治的弊病
C.反对君主专制D.主张中央与地方分权制衡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顾炎武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是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该言论的主旨是
A.倡导经世致用学术取向B.提倡无研不信为学方法
C.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D.批判宋明理学空谈义理
2022-01-01更新 | 162次组卷 | 39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西宜春奉新县一中高二上第三次月考历史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中国古代的“天下观”]

材料一  整个中国是一个“天下”,“天下”没有边,也没有边界,只有向远处扩散而逐渐淡化的影响力。而且,这种影响力不一定是统治的权力,而是通过文化交融而构成的一个新文化,其中包含了各种地方文化。将各种地方文化吸纳入中原文化,使“天下”的文化多元而渐变,共存而不排他。这样一个核心,加上其放射的影响力,终于形成了“后世”的中国。

——摘编自许倬云《说中国》

材料二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仁义得不到发扬),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故先王弗(不)为之禁。非惟弗禁,且从(顺应)而恤之(体恤百姓的私情)。……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

——顾炎武《日知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的相关内容,归纳“‘天下’的文化多元而渐变”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顾炎武“天下观”的核心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时代价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顾炎武提出了由音韵文字通诸子百家的主张,借以达到“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以救世”的目的;扬州学派的阮元曾指出:“故理必附乎礼以行,空言理则可此可彼说起矣。”这
A.说明儒家伦理道德被削弱B.表明明清君主专制加强
C.彰显出士人的社会责任感D.体现出市民文化的兴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顾炎武指出:“后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子孙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法愈密而天下之乱即生于法之中,所谓非法之法也。·..必须建立“天下之法”。”据此可知,顾炎武
A.维护封建专制统治B.否定君权至上
C.具有民主启蒙思想D.主张实行法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