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顾炎武不仅为徽商歌功颂德,将“商贾”跟“豪杰之士”和“古之君子”相提并论,他还曾亲自“下海”经商。他批判“有公而无私”之论,认为对人的自私自利之心,“先王弗为之禁,非惟弗禁,且从而恤之”。这反映出他
A.有浓厚的重商意识B.具有一定的民主思想
C.反对封建等级观念D.支持百姓利己的行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朱熹主张通过重整伦理纲常、道德规范,加强家庭和社会的凝聚力,以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他认为,儿童只有从小明确了每个人在家庭中的角色定位和所应承担的道德责任,才能正确地树立自己的道德准则。在家庭教育中,他认为“读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读书能唤醒内在“善”,使得个体得以成长,完善自我生命。在人际交往等方面他也提出了一整套的修身立命的教育思想。朱熹的家国情怀具有古代士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共性,他认为三纲五常都是“理”的表现,“万物皆有此理,皆出于一源。为君须仁,为臣须放,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由于朱真的自身经历,他提出“一心之谓诚,尽己之谓忠”的论说,他认为“忠”不仅仅是政治口号,还是从上到下都应践行的准则,他把“忠”置于天理之中,大力论述了其价值的合法和合理性。

——摘编自甘秋月《论朱熹诗的家国情怀》

材料二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对“亡国”与“亡天下”加以辨析道:“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黄宗羲也指出:“贵不在朝廷,贱不在草莽,天下之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这种思想突破了传统的忠于一家一姓的狭鹽爱国主义,具有极大地进步意义,为近代爱国志士们所推崇和景仰。

——摘编自戴叶《论明清之际实学思潮中的经世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朱熹的教育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之际实学家的家国情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这种家国情怀的进步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顾炎武认为不识经术,不通古今算不得文人,文人要博古通今识经术,要做实实在在的学问,不写华而不实的表面文章,写文章要言之有物,要针对于时政利弊。这说明,顾炎武
A.倡导经世致用B.重视社会实践
C.批评文人浮夸D.抨击政治腐败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贽是时代的先知先觉者,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杰出的、勇敢的启蒙思想家。他关注现实,积极参与社会斗争,广泛吸收历史上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撰写了大量学术著作,“言有触而必吐,意无往而不伸”,在当时和后代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摘编自牛鸿思《我所认识的李贽--李贽尊孔与反孔试论》

材料二   学术上,顾炎武主张“明道救世”“引古筹今”的“实学”。学风上,他批判八取士制度,认为“文须有益于天下”。政治上,他反对“独治",认为“独治而刑繁,众治而刑措”。道德上,他主张“张四维、厚风俗、行己有耻”。

——摘编自张岂《顾炎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贽“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杰出的、勇敢的启蒙思想家”的表现,并简评其思想。
(2)根据材料二,分析顾炎武思想主张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旁征博引地论证了“君”并非封建帝王的专称,并进而提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据此可知,顾炎武
A.极力主张依法治国B.强调民众的社会责任
C.主张废除封建君主D.对君权敢于大胆怀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段论述应出自
A.B.
C.D.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顾炎武曰:“人之为学,不曰进则曰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觉。……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溶于天下。”同时主张“君子博学于文,自身而至于家国天下”。据此可知,顾炎武
A.具有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的观念B.着力满足市民的文化诉求
C.力图推动知识分子改变价值取向D.注重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
10 . 下表为明清思想家的一些主张。对表中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仲尼虽圣,效之则为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李贽《焚书》
天下之治乱,不在—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顾炎武《日知录》
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王夫之《读通鉴论》

A.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B.表达了民主政治诉求
C.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D.是西学东渐的产物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