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以史为鉴,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致力改革社会现实;有求实精神,注重实践和实证,广泛地进行社会调查和历史考察:有强烈的社会责仟感。”下列概念与此说法相匹配的是
A.知行合一
B.经世致用
C.格物致知
D.与时俱进
2 . (清)刘蓉在论述义理与考据的关系时指出义理之学“其高可至于圣贤,最下亦不失为善人君子”,汉学家“不惟正鹄之求,则且弯弓终日而莫知的之所向,况望其有一中之得哉?”刘蓉意在强调
A.经世致用思想观念B.两汉经学专事考据
C.儒者都是圣贤君子D.宋明理学高明广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最近。由此形成的思想是
A.经世致用思想
B.民贵君轻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民主共和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顾炎武认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下列对顾炎武这一言论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反对君主制度
B.倡行“郡国并存”制度
C.主张削弱君权
D.具有近代“民权”意识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下列不可以代表士人的经世致用思想的是(   )
A.“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
B.“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C.“出而为帝王师,处而为天下万世师”
D.“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顾炎武曾主张在西北地区“每州县发纺织具一副,令有司依式造成,散给乡下”;在东南沿海“装土产,径望东西洋而去,与海岛诸夷相贸易”。对其主张最准确的理解是
A.政府扶植手工业生产
B.发展外贸
C.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D.重商抑农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提倡“实学”,强调把学术研究和现实的政治联系起来,由此而形成的思想是
A.重农抑商
B.工商皆本
C.经世致用
D.民主科学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如果要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思想的起源,应当查阅的是
A.李贽的《焚书》
B.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C.顾炎武的《日知录》
D.王夫之的《船山遗书》
2016-12-12更新 | 649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二十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反映出(   
①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        ②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产生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