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清代早期和中期,政府高度集权。而晚清时期中央政府需与外省大员共商国是,势力强大的巡抚和总督甚至会摆脱中央政府而自行其是。这一变化始于(     
A.鸦片战争后B.东南互保运动中
C.中法战争后D.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的义利观,有的秉承重“义”的义利观,同时倡导求“利”;有的推崇通过“商战”来维护利权,进而维护“义”;有的倾向通过兴办实业来求“利”,实现富国强国。这些义利观(     
A.旨在宣扬“中体西用”的价值B.具有救亡图存的时代特色
C.减少了社会变革的阻力D.强化了传统的纲常伦理
2023-07-29更新 | 147次组卷 | 36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实验部)
3 . 1888年,台湾巡抚刘铭传奏报清廷:“罅铁路办成,不独利商便民,且关海防大局,故臣费尽经营,创议兴办。”其意在(     
A.推动洋务运动开展B.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维护国家战略安全D.应对列强瓜分狂潮
2023-07-27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本以其“文明开化”而自诩为“文明”国家,并借助媒体进行战争报道,宣称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对“野蛮”的战争,并通过操纵“文明”话语而影响西方舆论。日本这一行径(     
A.意在变更中国的专制政体B.导致清朝在国际上彻底陷入孤立
C.能获得欧美国家的军事援助D.旨在掩盖战争的侵略本质
5 . 下图漫画所指的是(     

图:一幅19世纪末的西方漫画。图中山姆大叔(美国)挡着身后的欧洲列强,让中国人选购美国商品。后方英国人举着帽子,表示欢迎。
A.第二次鸦片战争B.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C.八国联军侵华D.“三国干涉还辽”事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晚清洋务派创办各种新式企业;日本明治政府推行“殖产兴业”政策。二者的共同点是(       
A.引进了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B.以实现富国强兵为目的
C.主要采用官督商办经营方式D.瓦解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2023-07-17更新 | 3818次组卷 | 22卷引用:2023年高考广东历史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由此可见,“中体西用”有助于(     
A.促使清政府放弃闭关锁国政策B.维护封建思想与伦理纲常
C.减少洋务运动阻力传播西学D.推动清政府的政治制度变革
2023-07-15更新 | 50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轮船招商局在修订的《招商局条规》中对股票的买卖做了严格的规定:“凡有股份者,如欲将股份单转售别人,必须先赴本局告明,以便注册。惟只准售于华商。”此规定旨在(     
A.借鉴西方经营模式B.推动民营企业的发展
C.保障企业的民族性D.抢占航运业市场份额

9 . 甲午战后到20世纪初,外资控制了中国机器采煤的91.9%,棉纺生产的76.6%,内外航运的84.4%。截至1902年,各国对华投资总额达15亿美元。这一现象(     

A.反映了列强加紧资本输出B.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
C.源于政府实行了洋务运动D.摧毁了传统的自然经济
2023-07-10更新 | 247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0年前,中国没有专门管理涉外事务的机构,理藩院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又管理涉外“朝贡”事务。中国外交体制演变,始于“五口通商大臣”设立,后来随通商口岸扩展,设置南洋通商大臣、北洋通商大臣,负责管理对外通商事务。1861年,咸丰帝迫于英法压力,成立总理衙门,它是专管洋务及外交事务的中央机构,中国外交体制重大变化。1877年,清政府在英国设立领事馆,它是中国在海外设立的第一个领事馆。中西交往中,清朝放弃了“谕”“批”等居高临下的回复夷书定例,改用“照会”样式。1901年,外务部设立,它厘定使节职制,制定外交规章,重视外交官培养,中国近代外交体制正式确立,这对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有积极作用。

——摘编自《外交近代化》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列强在华特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先后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个世界、和平发展、和谐世界等影响深远的外交理念,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格局,赢得国际社会高度赞誉。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与世界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十八大后,党中央开创性提出全球治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外交新理念,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为人类社会应对共同挑战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软实力显著提升。7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外交始终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担当,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条件。

——摘编自《新中国外交70:成就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清朝外交的主要变化,分析其变化的重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外交发展的基本历程,概括新中国外交的重大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