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2017年,考古队开启威海湾水下考古调查工作,2018年夏在刘公岛东村外发现一处沉舰遗址。2020年,包括一块重约18吨的定远舰铁甲在内的上千件文物陆续出水。这些文物(     
A.见证了中国民族造船业的发展B.印证了列强疯狂瓜分中国史实
C.成为甲午中日战争的实物证据D.反映出八国联军侵华罪恶行径
2 . 下表是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来源的历史叙述。据此判断最可信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出处
邓管带英勇指挥,炮击日舰吉野,向它冲去,不料船尾中了敌舰所放的鱼雷。邓管带见致远行将沉没,愤然投入海中。谷玉霖,来远舰炮手,1946年5月18日口述
“致远”驶出队列追击已经快要沉没的“赤诚”,被日舰包围攻击了10分钟,水密舱进水导致倾覆。《芝罘快邮》(外商报刊)
1894年10月1日报道敌忽以鱼雷快船直攻“定远”,尚未驶到,“致远”开足机轮即将来船攻沉。倭船以鱼雷轰击“致远”,旋亦沉没。《大东沟战况析》,李鸿章1894年10月7日报告

A.致远舰与吉野号同归于尽B.致远舰撞向敌舰最终沉没
C.致远舰因邓世昌指挥不当而沉没D.致远舰被包围因水密轮进水而沉
2022-12-13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滨海生态城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下表是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来源的历史叙述。据此判断最可信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出处
邓管带英勇指挥,炮击日舰吉野,向它冲去,不料船尾中了敌舰所放的鱼雷。邓管带见致远行将沉没,愤然投入海中。谷玉霖,来远舰炮手,1946年5月18日口述
“致远”驶出队列追击已经快要沉没的“赤诚”,被日舰包围攻击了10分钟,水密舱进水导致倾覆。《芝罘快邮》(外商报刊),1894年10月1日报道
敌忽以鱼雷快船直攻“定远”,尚未驶到,“致远”开足机轮即将来船攻沉。倭船以鱼雷轰击“致远”,旋亦沉没。《大东沟战况析》,李鸿章1894年10月7日报告
A.致远舰与敌舰吉野同归于尽B.致远舰因水密轮进水而沉没
C.致远舰冲向敌舰,最后沉没D.邓世昌自乱阵型,被围攻而沉没
4 . 1894年7月,日本的福泽谕吉发表文章,认为甲午战争是“文明开化进步者与妨碍进步者之战,而绝不是两国之争”,是一场“文明与野蛮之战”,是“为了推进文明进行的战争”。此外,他还在文章中分析了战争采取的策略等。福泽谕吉此举旨在(     
A.揭露晚清朝廷反动的真实面目B.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C.为日本的侵略制造舆论和借口D.扩大民主革命在中国的影响
5 . 如表是甲午战争前后,一些中外有识之士的言论。据此可知,导致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治民之大者,在上下之交不至于隔阂……呜呼,勿以民为弱,民盖至弱而不可犯也;勿以民为贱,民盖至贱而不可虐也;勿以民为愚,民盖至愚而不可欺也王韬《重民》
中国十八行省,固皆奉一尊者也。古者列国分封,当王室多事之秋,犹有勤王之义旅。今旅顺失矣,盛京危矣。而各省大吏,唯知自顾封疆……美国传教士林乐知《中东战纪本末》
欲使其军为真军,兵为真兵,则须革除旧弊,改换新章矣何启、胡礼垣《曾论书后》

A.朝政腐败民怨沸腾B.地方官员只顾自保
C.军纪败坏战力缺乏D.清廷内治环节阙失
2022-10-13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单元测试冲关卷05-【轻松教,快乐学】2022-2023学年纲要上讲知识培素养同步精品
6 . 下图是1894年刊登于《伦敦新闻画报》的漫画作品《日本小武士挑战中国巨人》。画面中,日本武士矮小、机警,正挑战强悍勇武的中国巨人,西方人则站在梯子上远远观望。以下对漫画理解准确的是(     
A.是研究古代中国漫画历史的第一手史料B.全面客观反映了当时中日两国实力对比
C.真实反映了当时作者对战争结果的预判D.侧面揭示了战争爆发时西方国家的立场
7 . 下图是一幅日本浮世绘(风俗画)作品,作品名称为《“准备收网”》,画面下方两名日本兵正张开大网,港湾对面的另一个日本兵正拿着网兜注视着这一切。这幅画反映的是(     
A.黄海海战B.威海卫战役C.丰岛海战D.平壤战役
2022-08-2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阶段考历史试题
8 . “丹东一号”水下考古

“丹东一号”沉船遗址地处黄海北部、辽宁省丹东市东港西南50多公里的海域。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战舰扬威、超勇、致远、经远沉没于此海域。经水下考古实物资料证明“丹东一号”即为致远舰。以下是整理自考古报告中的内容。

舰体结构:水下残存的穹甲钢板与致远舰的穹甲防护结构吻合。经远舰装甲较厚,明显与“丹东一号”不符,另两舰未使用穹甲结构。此外,“丹东一号”沉船还发现多个方形舷窗,方形舷窗只安装于致远舰及其姊妹舰靖远舰,其余舰均未安装,这是识别致远舰与其他甲午沉舰的重要标识物。

武器配备:致远舰的主要武器在“丹东一号”沉船遗址中均有发现……超勇舰与致远舰武器配备区分明显。此外,加特林机枪铭牌上标注有“1886”,这正是致远舰的建造时间,铭牌上的产地也能与当时的公司名称对应。现日本三笠公园有一门同样型号的机关炮,为海战后日军从致远舰桅盘上拆卸。

餐具:共发现3个带有清晰“致远舰”标识的瓷盘及碎片。与瓷盘配套使用的银勺勺柄也印有致远舰的圆形微标。

综合以上,并结合甲午海战档案、北洋海军档案和海域当地的口述史料,判定丹东一号沉船为致远舰


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列举“丹东一号”沉船可以研究的历史事件有哪些,并论述“丹东一号”沉船的研究价值。
2022-08-16更新 | 357次组卷 | 5卷引用: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备考必刷题(中外历史纲要上)
9 .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夕李鸿章多次提及,“己付各国公论”,英、俄等国“必有办法”。“我不先与开仗,彼谅不动手”。据此分析,李鸿章寄希望于列强调停的原因是(     
A.日本是资本主义经济强国B.日本侵略会危及列强的利益
C.清政府仍以天朝上国自居D.清政府长期对外友好交往
2022-08-01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西南大学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1)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日本《女学杂志》1894年8月号社论认为:“勿言中国为大国。因何而知其为大国焉?答曰地理!一一面积3497700平方里,人口42388万!可悯可笑!此面积至少将分裂为六七国,乃自然之趋向也。如瘫痪,如残疾,如中风之病人,苟血流不循环周流于全身,则五肢虽大,岂能谓身躯高大焉?”这反映出(     
A.侵略中国为日本朝野共识
B.清王朝变革图强毫无效果
C.日本政府狂妄自大的心理
D.日本女权主义思潮的兴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