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在1900年6月清廷正式向诸列强国家宣战之后,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为主的东南督抚们与列强达成了互保约定,形成了中央对外宣战而地方议和的怪异政治局面。东南督抚们的这一做法(       
A.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B.迫使立宪派转而支持革命运动
C.加速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D.标志着清朝中央权力开始下移
2 .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东南各省在没有丧失主权、治权的前提下,与各国友好合作共保东南、长江流域各省的和平与稳定,严格禁止义和团以任何方式南下,各国也承诺不在上海、不在长江流域登陆、用兵。这反映出(     
A.南北分裂趋势明显B.东南各省联系紧密
C.列强侵华方式转变D.清朝统治根基动摇
3 . 《苏州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载:“孰意六七月间,生意之坏意有不堪收拾之势。盖因北方乱信传来,人心浮动……及至中秋前后,生意渐有起色,市面亦有转机。”这一场景发生于(     
A.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2022-12-13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滨海生态城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一个U字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 一片光明。在谷底及其以前的时期,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来说,面临的主要是“沉沦”,虽然中国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方面,实际上存在着积极的、向上的因素,但这种因素的发展是渐进的、缓慢的,相对于社会“沉沦”主流来说,它是弱小的。“谷底”时期是中国近代社会最困难的时候,但同时也出现了向上的转机。随着新的经济因素不断成长、壮大,随着新的社会阶级的出现,随着人民群众、社会精英民族意识和阶级意识的日渐觉醒,向上的、积极的因素逐渐发展成 为社会的主流因素,影响着社会向好的方面发展。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近代社会的谷底”进行探讨。(要求:指出对应的历史时 段,并说明理由。史实准确,理由充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庚子五月,拳乱起于近畿,仇洋杀教,围攻使馆,以致酿成巨衅,东北尤罹浩劫。而南方各省,得免于兵祸,保全半壁河山,实由于各督抚应付得力,其重要关键,则在南省立约互保的成功。”材料表明
A.义和团运动的兴起直接促成了东南互保
B.清政府采取了正确措施应对当时的困局
C.清廷统治下的一些实力人物割据化倾向
D.东南互保在当时促进了南方各省的繁荣
2021-11-28更新 | 564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8—2019学年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考卷
7 . 八国联军初入北京时,内部分歧较大,俄国支持李鸿章与慈禧,英、德则不承认慈禧的政权。德国主张先将重要祸首(主要指慈禧)交出,再行议和。最后,列强仍以慈禧政府为交涉对象。出现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在于
A.联军内部彼此猜疑的加剧B.中国人民反抗力量的显现
C.国内外反动势力勾结开始D.慈禧政府统治秩序的恢复
8 . 1900年,当满清政府对欧洲十一国宣战时,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表示“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针对此事件产生的影响是
A.严重动摇清政府统治的根基B.东南各省脱离了清政府统治
C.开始出现中央权力下移趋势D.地方督抚成为列强的代理人
9 . 八国联军侵华,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这一现象表明
A.北洋军阀割局面初步形成B.清朝中央权威严重受挫
C.维护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D.清朝君主专制走向终结
10 . 有学者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A.打开了中国关锁国的大门B.设厂开矿、修建铁路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列强共同宰割中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